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北京昌平成人教育学校任教。1982年在《丑小鸭》发表第一首诗歌《秋分》,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成为新生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品。1998年,创作《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1999年5月19目病故,享年39岁。 苇岸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留有著作《大地上的事情》《太阳升起以后》。2001年出版的《上帝之子》除收入他的部分作品外,还收入了朋友们的纪念文章。2004-2005年期间,苇岸的部分日记在《特区文学》连载。
发表于2025-02-02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身边的朋友,凡是读过苇岸文字的,无不为其中的质朴和纯净所打动,我在翻看这本《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的泪水干涸已久,眼睛也不再明亮,我想用泪水清洗眼眸,我渴望一双清澈如山泉、纯净如阳光的眼睛,唯有如此,我才能读懂大...
评分身边的朋友,凡是读过苇岸文字的,无不为其中的质朴和纯净所打动,我在翻看这本《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的泪水干涸已久,眼睛也不再明亮,我想用泪水清洗眼眸,我渴望一双清澈如山泉、纯净如阳光的眼睛,唯有如此,我才能读懂大...
评分身边的朋友,凡是读过苇岸文字的,无不为其中的质朴和纯净所打动,我在翻看这本《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的泪水干涸已久,眼睛也不再明亮,我想用泪水清洗眼眸,我渴望一双清澈如山泉、纯净如阳光的眼睛,唯有如此,我才能读懂大...
评分身边的朋友,凡是读过苇岸文字的,无不为其中的质朴和纯净所打动,我在翻看这本《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的泪水干涸已久,眼睛也不再明亮,我想用泪水清洗眼眸,我渴望一双清澈如山泉、纯净如阳光的眼睛,唯有如此,我才能读懂大...
评分身边的朋友,凡是读过苇岸文字的,无不为其中的质朴和纯净所打动,我在翻看这本《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的泪水干涸已久,眼睛也不再明亮,我想用泪水清洗眼眸,我渴望一双清澈如山泉、纯净如阳光的眼睛,唯有如此,我才能读懂大...
图书标签: 苇岸 散文 中国 随笔 自然 散文随笔 诗歌 中国文学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是苇岸的散文集,他的语言的使用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在苇岸的散文中,我们发现,关于具体的人事,他写得十分少,简直吝啬。而且这些文字,大体上是献给他的亲人和朋友的,完全出于情感的支配,仅是一个海子就有数篇之多。但是,对于大自然,对于其中的许许多多的小生命,他乃不惜笔墨,描写种种细枝末节,充满关爱之情。这里不是“齐物论”式的,不是物我两忘,也不是借物言志。他没有那种艺术的功利主义。把自然人格化,也许在他看来,这样的人类也太傲慢了。他的散文不是中世纪田园诗式的,没有陶潜一类中国士大夫的闲适与陶醉,他是清醒的。在他的作品中,人与自然是共时性的存在,是对等的,对话的,处在恒在的交流状态。
这是入冬来读到的最感动的一本书。
评分绝版书。一本日记+读书笔记。的确如苇岸自己所说,他是属于二十世纪、属于农业文明的人。他无比推崇梭罗与《瓦尔登湖》,自己过着简单的生活,是一个素食主义者,真正践行了他的理想,不过他有一些想法似乎也比较极端,很难认同。书中不乏对于人类破坏大自然的控诉,可是我不明白,一味地指责“科技的发展对于人类文明的负面影响”之类的有多大意义?有些事情终究属于过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从自己阅读的感受来说,和以前读《瓦尔登湖》类似,只是感受一下这样一种“情怀”罢了。作者在书中还有其它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
评分天地的歌颂者
评分近日读苇岸和道德经,每每愈加感受到平日里内心受欲望的驱使萌生种种的念头实在可怕,恰非对普通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是对自我完善、以及心中所向往美好事物之执着带来的重重负担。读书于我变了滋味,不再是单纯的爽快,一小部分渐渐地沦为求知的追逐。想来应停下这些念想与作为,静静地做手上的事,方得阅读中最纯粹的快乐。
评分只能买到这一本
最后的浪漫主义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