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 1937—2006)195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远东史博士学位。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亚洲研究会会员,全美学者联合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大门口的陌生人》、《洪业:清朝开国史》、《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等。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美国汉学界“三杰”。
本书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了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反应”研究模式。
作者通过前三章的论述,即“农民”、“绅士”、“商人”奠定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切入口,在作者看来,一般编年史家会注意到社会、经济条件,但这仅仅是更富历史戏剧性的王朝政治背景之一,更重要的是往往不会被注意到的社会阶层的长期变化,也就是从社会结构深层的阶层区隔来...
评分近现代中国历史有很多种写法。一种是剑桥中国史为代表的“挑战-回应”模式:在遭遇到来自外部的挑战之后,这个停滞的文明在不断的刺激之下予以被动的回应,向现代化转型;而另一种更符合标准教科书的论述则是:一个在内忧外患之下不断沉沦的国家,最终被革命和新思想所拯救,这...
评分魏斐德这本书的亮点就是没有完全从权力更迭、或者殖民与反殖民的角度来描述晚清,而将中国社会的内部变化来作为近代变化的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本书的前四章是对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和王朝循环论的阐释,随后才开始涉及到权力和政治的更迭,外交与殖民的冲突。 《春秋谷梁传 成...
评分魏斐德这本书的亮点就是没有完全从权力更迭、或者殖民与反殖民的角度来描述晚清,而将中国社会的内部变化来作为近代变化的开始。某种程度上说,本书的前四章是对于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和王朝循环论的阐释,随后才开始涉及到权力和政治的更迭,外交与殖民的冲突。 《春秋谷梁传 成...
评分美国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采用的教科书。 经典的一部西方视角描述中国近代史的一部著作。魏斐德的文笔一向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且深刻地运用比较史学的手法探讨近代中国的内外部与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 相对于国内许多按年代记述的作品来说,魏老更多是按照划分当时中国内不...
从经济史的角度切入政治变迁,是魏斐德的特长,《洪业》即是经典。本书中间的叙史部分比较浅易,基本上只是寻常中国近代简史教科书,但前面三章半的绪论部分视角很独特,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开掘的观点,最后一章对辛亥革命的论述也与国内常见路数迥异,从皇权与地方士绅社会互动的角度作了更深入的剖析,今年想做辛亥100周年纪念文章的人都应该一读。间或有一些史实错误,比如肃顺并非如作者所说“类似于17世纪的摄政王鳌拜”,只一味“信任满洲亲王的统治”,相反是当时上层官僚中对满洲贵族的腐败无能最为痛恨而最信任汉族官员(如张之洞)的一位。另外,本书翻译不至于像网上所传那么不堪卒读,但确实语句不通或错译之处颇多。。。
评分魏斐德的写作风格非常社会史化,在前面四章处理中国社会结构,之后处理清代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写的非常教科书化。与一般汉学著作注重分析和叙事相比,魏斐德这部更像是一部简明的清史教材。
评分很好的近代史入门书。
评分帝国欲加强中央集权而不能,地方士绅垄断了乡村的资源,外来文化带来了新思想,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已然不适应新的时代,而跛脚的改革最终摧毁了庞大的帝国。
评分中国近代史最好的教科书之一,但是毕竟写得比较早了,魏教授去世前本打算修订,可惜未能如愿啊。这本书有个典故,这是他在希腊某小岛度假时写的,手里没有参考书,全凭记忆写,结果写到一半,手稿全被羊吃掉了。结果只能把他大儿子(当时还是个孩子)叫来帮他看着羊。就这么写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