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犯罪心理研究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李玫瑾,1958年生,祖籍上海。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执教。目前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研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猎课题还有: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有组织犯罪心理研究,城市犯罪与综合治理研究,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犯罪高危人群研究,家庭暴力研究等。


犯罪心理研究 电子书 图书目录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4-06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犯罪心理研究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犯罪心理研究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首先,千万别因为书名是《犯罪心理研究》而觉得很遥远,或很高深,或很宏观,不是的,相反,这本书很实用、很通俗的,叙述清楚,文字简洁,全书很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做教学和研究的人,要有由浅入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要有由深返浅的表述和应用能力”的效果,从某...  

评分

首先,千万别因为书名是《犯罪心理研究》而觉得很遥远,或很高深,或很宏观,不是的,相反,这本书很实用、很通俗的,叙述清楚,文字简洁,全书很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做教学和研究的人,要有由浅入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要有由深返浅的表述和应用能力”的效果,从某...  

评分

首先,千万别因为书名是《犯罪心理研究》而觉得很遥远,或很高深,或很宏观,不是的,相反,这本书很实用、很通俗的,叙述清楚,文字简洁,全书很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做教学和研究的人,要有由浅入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要有由深返浅的表述和应用能力”的效果,从某...  

评分

首先,千万别因为书名是《犯罪心理研究》而觉得很遥远,或很高深,或很宏观,不是的,相反,这本书很实用、很通俗的,叙述清楚,文字简洁,全书很好地达到了作者所要“做教学和研究的人,要有由浅入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还要有由深返浅的表述和应用能力”的效果,从某...  

评分

今天读完的一本书。作者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以前看《锵锵三人行》,李玫瑾老师就是我最喜欢的嘉宾之一,每次节目探讨社会焦点的案件时,她总是能从沸腾而偏激的社会舆论中通过细致的案件分析,从心理学角度上对犯罪人作出理性而合理的犯罪动机分析。 这本书虽然名...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玫瑾
出品人:
页数:25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8
价格:4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6530130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犯罪心理学  心理学  李玫瑾  犯罪心理  犯罪学  犯罪  心理  刑侦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修订版)》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修订版)》共有13章。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以下内容: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期待过高了,先看了第五章,对反社会人格只是陈述了一些发生的事实以及主观评价,没有深入剖析心理状态。感觉举的几个例子不能完全说是反社会人格,充其量能说成被自己的欲望操纵了,这几个人性格先天后天特别敏感,欲望野心比一般人大,如果引入正途可以称作是进取,其中一些细节还是能看到有同情有关切只是表达方式不太令人接受罢了~

评分

作者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她是我国首批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专家,“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犯罪人数并不简单和犯罪案件的数量成正比。实际上,决定犯罪案件数量的只是40%的具有危险人格的犯罪人,这部分人以犯罪为生甚至以犯罪为乐,往往是惯犯、累犯、系列犯;另外60%的犯罪人属于危险心结犯罪,这些人平时生活正常,人格也正常,但因为曾经的心理刺激留下创伤,就像埋下定时炸弹,一旦内部外部的时机成熟,就会引爆。 反社会人格的核心特征是先天缺失基本情感,后天难以教化,所以反社会人格还有一种说法叫“无情型人格障碍”不仅无情,而且毫无羞耻和罪恶感。早期教育中一味的宠溺会形成缺陷人格;传统的犯罪学认为,金钱、性欲、嫉妒、恐惧、愤怒、仇恨、偏见这“七宗罪”涵盖了触发所有犯罪行为的动机。

评分

在各种心理现象中,人的情感是否正常往往表现在他的生命中是否有内心真正在意或喜欢的人,并能为自己真正在意或喜爱的人做出某种牺牲。 有感情牵挂的人,有情感相融的人,有与之能说心里话的人,身边有这类人才不容易发生心理疾病;相反一个孤独无情,封闭自我,没有亲人或朋友的人是容易发生心理疾病的。

评分

里面有着许多在十年前定属前卫的想法,在十年后的2019依旧很多人想不到的观点。

评分

已购。简要体系立论,辅以近年特大案例展开分析,但感觉法学功底弱,提出的犯罪防控论不切实际。犯罪人分类:反社会人格,犯罪人格,缺陷人格,危险心结。犯罪人格不具有遗传倾向,属于后天形成的问题,但由于后天犯罪化过程使得他们的犯罪心理一旦出现就具有不可逆转性。因为人格属于较稳定的心理现象,这种稳定的心理风格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可通过后天重复刺激形成。重复刺激不仅能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的常态模式,更重要的是刺激与反应模式建立的时间越早(指刺激发生在幼年)其产生的影响就越深远。这种刺激持续时间越长,其犯罪人格就越稳定,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此外,经过调研,危险心结引起的犯罪比重最大,心结是心理发展停滞现象,如同某人内心的某一页永远翻不过去。正是这种执著于挫折或固执于失败的人才容易出现不择手段的弥补行为。

犯罪心理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