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忠,1957年生于上海,1978年初考入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初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989年初赴日,游学四年,1992年底回国重操旧业,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出版专著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等。
“暧昧”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得如此极端,足以成为其民族性的“品牌”。他们尚武又爱美,封闭又开放,自然又人工,顺从又反抗,视“瞬间”为“永恒”,模仿中又有创造……但是,一旦涉及“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根本利益,日本人从来不含糊,而是清晰到极致。
这本《暧昧的日本人》,便是一本深度剖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书。作者以亲身经历解读日本,融敏锐的感性与深邃的理性为一体,发人所未发,所持论点独树一帜、立意新颖。在总体上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冷峻而客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使本书左右逢源,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的文化,以及中日之间的差别等,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从大至阴云笼罩的“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小到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名片、敬语、狗文化乃至大小便规则等,对此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他成功地将艰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化、大众化,寓形而上的文化忧患于丰富生动的材料和自由不拘、明白流畅地表达之中。在他的笔下,“暧昧”这样—个难解甚至难说的话题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正确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
《暧昧的日本人》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日本国情、国民性的方方面面。虽然很多论述带有很强烈的个人经验色彩,但总体来讲还算全面、客观。 说道日本人的“暧昧”,我的综合理解是日本人在物质上极度排外、在精神上极度包容的一个基本矛盾。说到物质的排外,是跟日本孤立无援...
评分关于日本,很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最深入的研究不是受其伤害最深的中国做出来的,而是二战后美国为治理日本做的一本报告《菊与刀》,极其简练地总结出了日本文化精神。中国自抗战到现在,耳熟能详的对日本的研究作品很少!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件事情,为何受过如此伤害的国...
评分对日本的兴趣多少与90年代末就开始在国内兴盛的日剧有关,当然影视总有夸张和渲染,自然无法绝对真实和全面的还原,但是就一些国家的痕迹还是能觅得蛛丝马迹的。随后又接触过一些日本作家的作品,再加上网络畅通后的无阻隔性,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对日本一直算得上是一知半解的...
评分可能日本真的是个文化黑洞,当代中国论日本的书还真是少,每次看到日本的消息时,总是问为什么,为什么日本人尤其是政客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等日本二战的罪行,为什么总是在钓鱼岛问题、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上屡屡触痛中国人的神经,为什么周围的人都在看各种动漫、各种爱动...
评分这么多年过去,日本始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而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又必须互相了解,这样才有利于彼此长久的相处,或者说,和谐的战略性合作。随着两国外交上的一次次突破,即“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我们变得越来越重视两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日本文化热”也就成了...
作者是学者,所以是有一定的研究性的,可是讲自己接触的日本人时,都讲的是打工的时候认识的人,觉得有点low逼
评分没想到可读性还挺高,简单明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事例剖析日本和大和民族的“暧昧”的特性.观点上来说有一些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偏颇,作为2010年的出版物感觉还是略微有点偏激.哎要全面剖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谈何容易呢!不过倒是了解到认识到很多有趣的基本民族文化背景和知识.感觉对曾经看过的和以后要看的日本作家作品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信息量还是很足,可读性真的很高.
评分没想到可读性还挺高,简单明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事例剖析日本和大和民族的“暧昧”的特性.观点上来说有一些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偏颇,作为2010年的出版物感觉还是略微有点偏激.哎要全面剖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谈何容易呢!不过倒是了解到认识到很多有趣的基本民族文化背景和知识.感觉对曾经看过的和以后要看的日本作家作品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的!信息量还是很足,可读性真的很高.
评分虽说语言尖酸了一些,态度有时有失公正,但关于日本介绍的全面,重要的是让人认识到日本人那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期待这样的日本为二战谢罪真是天真
评分请问这本书哪里客观了?哪里?以及,这一处处加藤周一是不是其实是加藤嘉一呢?好几处直接都变成了加藤周,责编未免不够尽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