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哈佛大学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专家。1970年自Amherst College毕业,获学士学位,1972年自剑桥大学毕业,获得法学士学位,1974年和1975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关于中国研究和中国历史的 两个硕士学位,1977年自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JD)学位。编著有Prospects for Professionalism in China: Essays on Civic Vocations (William P. Alford, Kenneth Winston & William C. Kirby eds., Routledge forthcoming);Falu Baozhang Jizhi Yanjiu (A Study of Legal Mechanism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Liming Wang, Yu'e Ma & William P. Alford eds.,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8); Raising the Bar: The Emerging Legal Profession in East Asia (William P. Alford ed., Harvard,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2007); Historical studies of Chinese law: a bibliography of material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William P. Alford & Nongji Zhang eds.,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Harvard Law School 2003); A Bibliographical Survey of Malaysian Legal Materials (William P. Alford ed., East Asian Legal Studies, Harvard Law School 2000); Alford, William P. To Steal a Book Is an Elegant Offen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in Chinese Civiliz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窃书为雅罪》是一部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安守廉从一位西方法学家的角度,洞若观火,对中国的这段历史做了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梳理,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评论,甚至对某些有违法治的现象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批评。
哈佛大学安守廉( william p.Afrord)教授的《窃书为雅罪》一书,最近由李琛教授译成。她嘱我作序。 《窃书为雅罪》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作者曾送书给我。这不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译成中文不过10万字上下,但是对中国学界的影响却很大。书甫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安守廉...
评分哈佛大学安守廉( william p.Afrord)教授的《窃书为雅罪》一书,最近由李琛教授译成。她嘱我作序。 《窃书为雅罪》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作者曾送书给我。这不是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译成中文不过10万字上下,但是对中国学界的影响却很大。书甫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安守廉...
刘春田教授在序言中称本书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论纲”,极为精辟。从古至今,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地区,讲述了知识产权制度这个舶来品是如何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被移植到东方大陆的,以及实际效果如何,洞若观火。最后两章关于中美贸易战与知识产权之间关系的历史,能解释现如今正在发生的很多国际事件的背景疑惑。可惜成书是在1993年,如果安首廉结合后近二十多年的观察再写续篇,不知道评价几何。李琛老师的译文极佳,刘春田教授的序言也是干货十足,最后还有对于李琛老师的评价,可以算是惊喜彩蛋了。
评分类似说红旗,东风是“思想纯洁却无法分辨的标签”“将来要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小拳头,汗津津地攥着分币”购买“塑料皮上印着与著名的上海白兔手拉手的米妮鼠”的糖果这样的词句还真是又明确又赤裸啊”。。。。
评分以15年前的标准,算得上是一部好书。只可惜15年过去了,咱还没写出一部比这更好的……
评分其实这已经很接近我内心想要实现的论证,但过于简单,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知识传播和所有权的讲法,几近臆测,且无趣。当然这究竟要从哪里才能找到足够的材料,我也没头绪。
评分老板推荐的。书很薄,很快翻完。核心问题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的知识产权观念。安守廉的回答是中国政府更注重对思想传播的控制(目的在于维护政权合法性),而这与西方保护个人思想表达权利以及相应的私人救济制度不相容。不过这是从政府这个角度解释的,历史论证也很有道理,但是老板当初推荐这本书时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个人没有违反知识产权法律的羞耻心(比如,复印别人的书)?安守廉不是从个人角度来回答的。除了在历史部分讲到儒家认为知识分享是一种大度的表现外,我觉得可能根本原因还是执法的问题,每一个人都在复印,法不责众,无法一一执法,所以在中国复印没有羞耻心。不过在国外,确实有压力,有羞耻心,因为周围的人都不这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