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
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一九六八年高中一年級的時候因大陸發生文化大革命而失學,之後去山西、內蒙、雲南插隊。一九七九年回到北京。一九八四年開始發表作品,以《棋王》、《樹王》、《孩子王》「三王」小說奠定其文壇地位,此後寫作風格更形開闊,陸續推出「遍地風流」系列、「新筆記小說」系列,以及電影劇本、評論、雜文等等。阿城於一九九二年獲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並應邀旅居威尼斯兩個月,寫成《威尼斯日記》。其在台灣出版的作品尚有《閑話閑說》和《遍地風流》。現居大陸北京及美國洛杉磯。
发表于2024-11-22
常識與通識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 認識阿城, 從《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兩本書開始, 覺得他的訪談和文字特別好看, 知識文化底子很厚, 但又不造作, 很'落地'。後來看了他的《棋王.樹王.孩子王》, 也喜歡。 - 聽說有這本書出了, 滿心歡喜的, 以為是天大的事。老婆說, 她以前就有這本書, 想來應該是國內簡體...
评分第一次接触阿城这个作家,也是第一次阅读他的作品。按照我的读书习惯,拿到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然后才开始进行阅读。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作家和其作品,故我又了解了一下作者本人。阿城于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祖籍重庆市江津区,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评分人聪明到阿城这个份上,也就没什么别的好说的了。若干年前,我曾经读过他的《棋王》,印象里似乎是不难看的,可终究也不觉得特别好,比起金庸的惊心动魄,红楼梦的悲柔婉转,阿城这种土味名字的确不大合口。 果然更年轻的我,审美过于稚嫩。今年再读这本《常识与通识》,机缘无...
评分对以“常识”命名的书籍,我常有后天的抵制感。 这种抵制,大抵是从某报纸的文章《面朝常识,春暖花开》始。然无论我怎么“搔首弄姿”,也不晓得常识如何与“面朝”攀上亲戚关系,越发觉得别扭。 之后又遇到梁文道的《常识》。一抱窥探之心,在书店畅销书堆头...
评分这本书说的是常识。其实常识绝非尽人皆知,很多人之所以活得浑浑噩噩,不是因为缺少大道理,而恰恰是因为缺乏常识。 第一篇说了一些有关吃的事儿,重点在饮食与文化基因的问题,说思乡实际上是生理上思念家乡的吃食儿,是从小形成的饮食习惯决定的。阿城讲了自己一段有趣的经...
图书标签: 阿城 散文随笔 文学 杂文 随笔 散文 中国文学 台灣文學
「阿城是個好讀書而且雜讀書之人,但和我們這一代人大不相同的是,即便近乎手不釋卷,但阿城通過文字的學習比例仍遠比我們低,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行遍天下的奇特人生際遇,但更重要是他由此而生的奇特本事和人生趣味,牢牢的讓他聯繫於具象事物的俗世之中。」
--唐諾
《常識與通識》所收的十二篇文字,是阿城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發表於上海的雙月刊文學雜誌《收穫》上的作品,談話的主題是「常識」。
例如談到「思鄉」,他認為思鄉就是思飲食,思飲食的過程,思飲食的氣氛;為什麼會思這些?因為蛋白酶在作怪。談到「藝術」,阿城的說法是:藝術乃是起源於催眠,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產生的作品再催眠閱讀者。再說說「鬼故事」吧,阿城說,鬼故事差不多就是在表達我們在文化中不得釋放的潛意識。
為何阿城要與中國大陸的人們談論常識?因為,相對於當今高度發展的經濟,中國一直是意識型態較稀薄的國度,阿城希望藉由這些文字,將人們喚回一個真實無欺的世界,讓讀者不斷增進常識;每一次老錯誤的修改,每一次新知識的容納,都意味著常識的再次進展,是一個民智由蒙昧走向開化的過程。
而在台灣「認真搞意識型態」之際,《常識與通識》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一讀。
现在还有谁人能作出这等专栏
评分阿城不仅是中国第一流的小说家,也是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本书读后,加强了这样一个信念:要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也许文史哲都不是最佳途径,更应该向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等理工学科要答案。
评分常识,通识……很喜欢也有收益。PS:油麻地买的这本书纸张真带感~~
评分在诚品翻着看了很久,最后决定买下它!!
评分现在还有谁人能作出这等专栏
常識與通識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