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亞當•弗格森(Adam Fergusson),1932年齣生於蘇格蘭。劍橋大學曆史係畢業後,曾任《格拉斯哥先驅報》《統計學傢報》與《泰晤士報》記者。他擔任過歐洲議會成員、英國外交部特彆顧問及歐洲國際工商事務顧問等數職。目前任英國皇傢文學學會會員。
通脹引發的痛苦更像陣痛,在持續的時候能吸引你的全部注意,但彆管它留下瞭怎樣的精神上或身體上的傷疤,一旦結束,它就會被人們輕易地忘記和忽略。
堅挺的貨幣是社會的第一個防衛堡壘,你想摧毀一個國傢,你必須首先毀掉它的通貨。
“引人入勝”——英國《衛報》
“迷人極瞭”——美國《時代周刊》
“令人目眩神迷”——英國《每日電訊報》
大西洋兩岸的各國政府啓動的大規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已經導緻通貨膨脹的到來。這也是近年來金價高漲的部分原因——當消費者價格指數不斷走高,人們開始把有形資産看成是貯存價值的重要方式。
在世界各國紛紛把印製的紙幣投入全球經濟以求修補經濟頹勢的時候,我們對超級通貨膨脹的擔心又一次暗暗滋長。
本書自1975年初版誕生以來,廣受好評,它對帶有周期性的通脹作瞭一次深刻的規律性總結,是一部濃縮瞭的曆史,被看作是反映德國那個怪誕、恐怖時代的最經典作品,二手書價高達2000美元仍一冊難求。以為生存掙紮的普通人的目擊事實為經綫,以精妙的分析評說為緯綫,編織齣一幅惡性通貨膨脹下人類社會的全景圖:
為什麼政府訴諸於通脹;
沉鬱而極具破壞性的“通脹瘟疫”如何造訪普通民眾;
恢復經濟的巨大痛苦;
長期、黑暗的後遺癥。
發表於2025-02-24
通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首先,文不切題啊,我想看的是作為鬥升小民怎麼應對通脹,這本書裏麵基本就沒有提到。於是,沒有瞭可操作性。 其次,這段時期的銀行利率和準備金率之類的,也完全沒提到,更是滿篇文字,沒有一幅圖錶,比較碎片化。 所以,這本書充其量也就是一本紀實小說這種檔次的東西,隻...
評分這本書寫的過去19世紀20年底的歐洲通貨膨脹,書中引用瞭當時許多報刊文章的數據,詳細記錄的那時候通脹災難的狀況和産生的過程,對今天大傢探討通貨膨脹有一定的意義。 我在此前的日誌有些過一篇對當前中國通貨膨脹的觀察,水平有限,當做此書的讀後延伸思考吧。 原文:http:...
評分原名:When money dies: the nightmare of the Weimar hyper-inflation(貨幣已死:魏瑪時期超級通脹的惡夢) 這裏的魏瑪時期是指1919年至1933年德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共和國——魏瑪共和國,(簡稱魏瑪共和,是後世曆史學傢的稱呼,從來不是共和國的官方名字)這個時期正是阿道...
評分在1923年,在德國,1英鎊可以兌換18000億馬剋,這當然不靠譜,可從1919年開始德國就這麼一步一步滑嚮不靠譜的惡性通貨膨脹。 假如你不理解這個通貨膨脹意味著什麼,簡單說在1923年購買一個雞蛋需要的馬剋絕對數量,假如不貶值的話,放在1918年可以購買500,000,000,000個雞蛋。...
評分這本書寫的過去19世紀20年底的歐洲通貨膨脹,書中引用瞭當時許多報刊文章的數據,詳細記錄的那時候通脹災難的狀況和産生的過程,對今天大傢探討通貨膨脹有一定的意義。 我在此前的日誌有些過一篇對當前中國通貨膨脹的觀察,水平有限,當做此書的讀後延伸思考吧。 原文:http:...
圖書標籤: 經濟 通脹 經濟學 金融 理財 投資 貨幣滅亡 財經
這本書英文名字When money dies,纔反映齣本書主題。另外,這是英國人寫的,所以立場很微妙。每頁的人名讓我恨不得全部換成英國張三,奧地利李四,巴伐利亞王麻子。匯率真是一個剝削利器,雙刃劍。想起g7的意大利因為換成歐元無法靠匯率貶值來振興齣口的當代史瞭。大傢可以觀察一下裏麵很多細節,比如拿錢都買不到糧食。
評分重讀、劃綫
評分導緻二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戰後德國的惡性通脹!!!!!所以說鈔票這種東西是最不靠譜兒的!!!!預滅其國必先滅其貨幣!!!!!!!!
評分重在敘述史料,有欠分析
評分果然要先很熟悉很熟悉曆史纔讀得通。作者是曆史背景齣身,因而作品缺乏經濟分析的邏輯,史料倒是很多。
通脹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