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现任报社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著作名称:《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等。
发表于2025-04-22
这一代的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书笔记333:这一代的事 二十多年前读的,只记得凯恩斯的手那一篇,今天重读了一遍,后半本差不多都是在讲藏书找书的事。我是02年到外地工作,就此不怎么买书读书了,家里差不多有七八百本高中大学时代买的书。 10年开始恢复读书,两年看了一亿多字。14年回到宁波,开始买旧书...
评分《這一代的事尚未了》 讀董橋,讀著讀著就又快一年了。 就我而言,董橋的每一篇文字大凡總有二讀。每個週末,尋覓報紙裏頭他的專欄,是初讀;每年甲子依序輪值,待到新歲匯集他舊歲的文字出了書,是再讀。 庚寅年已無幾日了。這一年裏頭,案頭又新添了董橋的四冊書:《這一代的...
评分《董橋:「是上燈的時候兒了!」》 董橋所著的《這一代的事》,書架上已經有兩個版本了,臺灣圓神出版社1986年版與大陸三聯書店1992年版。多年以來,這兩冊書一直捉對兒緊緊挨著,排在所藏的一長列董橋著作的前頭。算來從乍讀董橋伊始,這一讀,屈指竟然已經是有二十多年的時間...
评分“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漂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在哪里了。”——董桥 《这一代事》 我大体能感觉,知道董桥的人不多,读他的人更不会多。在网上键入“董桥”二字,弹出的热搜话题大略能够感觉,大陆不喜欢董桥,无外乎说他文字矫揉造作,书写格局狭隘,小资基调。 冯唐说...
评分董桥的文字确有明清笔记之风,又不失风度和雅致,虽然有时不是太好读,可常能有一击中的的风情和热情。 其写人不落俗流,柳敬亭和杨振宁最古近不一,但都和着情绪立于眼前。 最喜此书“文化眉批”一部分关于读书和买书的文字,最末一篇《觅书偶记》,短短两页,竟能让爱书的人...
图书标签: 董桥 散文 随笔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董橋 文学 中国文学
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文化随笔,千余字短章,故谦以“散墨”、“眉批”,作笔即兴,平平说来,点睛而止:说品味,读园林,记薰香,吃下午茶,谈藏书,论花花草草……看似流于清浅,实则清雅可口,多有回味。正如董桥所说:“散文须学,须识,须情,合之乃得所谓‘深远如哲学之天地,高华如艺术之境界’。年来追求此等造化,明知困难,竟不罢休。”
在这个文字日渐粗糙化的年代,董桥把玩诗词、古画、闲章、羽扇……文字精致圆熟,具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文青姐推荐的,翻了几页就觉得蛮喜欢,会一直读下去。
评分高中时读过董桥,觉得文辞过繁~~如今读这本,感觉风格不再那么强烈,也不那么掉书袋~~个人以为他写小说,肯定会腻味。这本里面真有一篇董桥写的小说:《熏香记》,果然不佳。。。董桥还是作为散文家吧~~里面有不少有趣的小掌故,这就是董桥唯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评分文章到极好时,翻一页就知是谁的手笔,董桥先生算一位。他小时候被一破庙老和尚摸头相面说:十七岁出外漂泊,二十三岁与字与书结缘,一生不渝,旁的枝枝叶叶尽是造化,不必多说。今观董老,人书俱老。果然,善哉!刚看完。香港四大才子,多说金庸黄霑倪匡蔡澜,也有董桥代倪匡之说。金庸侠之大者,侠气;黄霑笑傲江湖,豪气;倪匡慧敏儿媳,福气;蔡澜食遍天下,神气;董桥把玩群书,文气。五人之中,黄霑已逝,俺叹四句:狮子山下行大道,不文集中窥小奥。浪奔浪流永不休,沧海浮沉一声笑。
评分董桥先生在序中说老了才明白,文章并非须学须识须情,而是要有讲故事的本领。可是通书只见“学识渊博”不见故事,不大对自己口味
评分董桥的文章原来这么好 看来要把整套书给收集下来了
这一代的事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