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碩斌
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臺灣大學社會學博士,曾任教世新大學社心系。學術專長為文化、都市、休閒、媒介等領域,著有《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譯有《基礎社會學》(合譯)、《媒介文化論》、《博覽會的政治學》(合譯)。
作者提出空間均質化和空間視覺化兩個概念,並作了細緻的闡述,深具社會學意涵,可以說是本書最獨具創意的貢獻,更是用來研究接續而來之臺北都市發展不可或缺的概念基礎。
发表于2025-01-27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台湾 台北 社会学 城市研究 城市 城市史 文化 台版
完整一個現代臺北市的出現,並非人口增加、市地擴張的「自然」結果,而是現代權力在空間上運作的「社會」產物。清代的傳統治理 「看不見」擁有獨特意義的「地方」;日治時代的現代治理則從根拆解地方的原有意義,從而「看得見」每塊空無意義的「空間」。清末到日治的社會變遷深沉而複雜,透過臺北現代都市空間的出現,似乎可以窺見現代社會(modern society)的登臺之路。
在這條現代空間之路,地方情感已被剝除,任何空間皆可停泊,但也將不再久留。這是易於流動的「空間」,易於看穿、易於監視、易於穿越,卻不是可以積累生命意義的「地方」。
此乃是條不可逆也不可擋的旅程,但活在現代空間裡的我們,終究仍須省思如何會走到這樣的時代。現代化未必是什麼好字眼;推動現代化也未必是值得禮讚的事。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現代都市空間的出現,只是在說明臺北有過這樣一個美麗的汙名。
整合台北以及治理人口的“科學性”-現代國家/殖民地城市作為殖民母國城市發展的標本-經驗回流
评分Argue:均質化離不開差異化。無異何以言同?
评分重點摘:台北的現代是來自日本,以及空間均質化、視覺化兩個概念,前者讓地方消失成為空間,後者讓空間成為可見的以便於權力進入。
评分對於地圖與測量,十分有興趣。
评分做都市研究的台灣學者還是很靠譜的。因為排版太像他翻譯的日文書,一時錯覺這本也是翻譯的。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