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2010)
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去陕北延川插队。因双腿瘫痪1971年回到北京。后因尿毒症于1998年初开始以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中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随笔集《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奖。
编辑推荐
◆史铁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人格力量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而优美的哲思,对人生的温暖与热情,及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尊重。
◆史铁生夫人陈希米老师重新精选关于史铁生的访谈及书信,如史铁生与陈村对谈、何东的《我不关心我是不是小说家》以及史铁生同王安忆等友的书信,集结成册;
◆经典的文本,考究的纸张、装帧,最为完整的史铁生谈话、书信合集!
◆ 浮躁的年代,读大师的文字,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再加一个“更”字。
内容简介
史铁生精选珍藏文集之《史铁生的日子》为谈话、书信集,收录了史铁生同好友及媒体的谈话资料,于日常言谈中窥见史铁生深刻的思想内核及他对日常事物的看法及思考,其中有与陈村的对话以及与南方周末等媒体记者的谈话,都能从中理解他豁达深刻的内心世界。书信部分则收录了史铁生先生同家人、好友的43封书信,让读者以更为自然随意的角度走进史铁生、了解史铁生、读懂史铁生,其中有与王安忆等的书信,有日常的对话也有对文学对社会的理解和批判。
访谈、书信集。汪曾祺、格里耶,果然果然……其实史铁生一生的写作状态的确堪给后来抱怨没有时间写字阅读的人作榜样,他才真的是个与生命和时间赛跑的勇者。就此书内容来说,对他感兴趣的人看看就好。
评分中国只看史铁生,足够了。“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
评分谁说我没有死过 出生以前,太阳 已无数次起落 悠久的时光被悠久的虚无吞并 又以我生日的名义 卷土重来 午后,如果阳光静寂 你是否能听出 往日已归去哪里 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 在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之中 生死同一
评分难得有时间,疫情期间在家静静地读史铁生,像是对这场疫情的宣战。谁能够保持不屈的勇气,谁就能更多的感受到幸福。 说到写作,我们要问,要想,要观察,要感受,没有什么形式题材,把所感所想写下来,人生没有答案。
评分史铁生访谈录和书信集,所以不免有大量重复的叙述,但语言相对也就简练一些。对话中的史铁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那些真正的问题说话:残缺对面的爱愿、有限对面的无限、人对面的神……如此纯粹真诚的写作总令我们羞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