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出版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语堂
出品人:
页数:218
译者:黄嘉德
出版时间:2006-12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132827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林语堂 
  • 老子 
  • 哲学 
  • 老子的智慧 
  • 道家 
  • 国学 
  • 老子的哲学 
  • 文化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听惯了孔孟之说,再看看老子的理念,不觉的太适合现在的社会了。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戒刚强,不争,少说话。看望这本书,不知道是老子的道德经写的好呢,还是林语堂先生写的好呢?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本书适合30岁以后的人读,30岁之前读,还是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  

评分

三月底与几位友人一同到丽江小住数日,期间几次围炉夜话有一段在探讨投资中的道与术,有所得有所思。时间过去快一个月,趁着还未完全遗忘,把一些有共鸣的整理记录下来,或许多年后能值得回看也未可知。 一、投资的三重境界——无为为有为 ...  

评分

Lin Yutang was, in my mind, the best literati to interpret Laotse's and Chuangtse's works into English and introduce Taoism to the western world. As he once commented on himself, he was more keen on Taoism than any other belief.   Everyone must per...  

评分

评分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很伟大的哲人,中国人相信孔子的人文主义,但是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老子,老子是降世的大宗师。老子曾经描述过扬子江(长江),我也到过扬子江去。老子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昆达里尼,灵性的能量。老子是个诗人,他所描述的方式是很隐晦,很微妙的。许多人也...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要写书稿的缘故,重读了林语堂的这本书。记得十多年前在大学读过,因为当时决定要读完林语堂的所有书,所以就连带看了这一本,甚至还不知道老子还是自己老乡。可能因为年轻,现在几乎完全记不清当时读到了什么。一开始觉得挺失败,感觉白读了。后来一想,其实不然。就像十年前你可能完全不记得当时吃了什么,但那些食物却滋养过你的身体,早已化成你的血肉,才成就了今天的你。书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一直在读,就像饭一直要吃。就像老子,后来在广东考研时每天早晨坚持背一节,先后过了两遍。读研时还去邻县的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拜访过。可能这些都与早年林语堂的这本书有关。回到这本书,现在读来依然惊喜不断。他竟然用庄子的文本解读老子的言论,老子五千言,言简意丰,比较玄妙。庄子七万言,善讲故事,生动活泼。两者结合,彼此映照,别出心裁。

评分

本书准确来说是用庄子来诠释老子。看冯唐评中国文人外儒内庄不吃苦机锋扑面而来,儒学承载了太多经世济民的理想,而庄子更像现实的出口,可以翱翔于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以前看有些诡谲之人说居于高位者将论语反过来看不懂是什么意思,看了庄子才有点明白,人心果然复杂,若说权谋,看得懂的人才会明白庄子其实更胜一筹吧!从村上春树那里找到了自我,在庄子这里释放了自我,还是喜欢王濛的版本,有趣一些!

评分

感觉是老子解释的非常到位的一本书。

评分

杯了个具的,一些地方英文版的竟然比中文版的好懂,sigh for 朦胧的中文及我更加朦胧的中文水平...

评分

上士闻道,勤而习之!自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