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发表于2025-02-02
京华烟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电视剧赵薇版的烟云,从开始看,我就被吓住了,姚木兰要嫁给老大冲喜,幸亏蔓娘回来,虚惊一场;妹妹莫愁又和老三好上了,结果为了一个很拙劣的小误会,导演偏让他们解释不清,然后大家闺秀出身的莫愁,楞是在大喜之日离家出走,说是为了惩罚一下老三.(以一般人的常情和智力都该知道,这不...
评分灿烂与温润 ——《京华烟云》中的木兰与莫愁 文/张素闻 姚木兰与姚莫愁虽为富裕姚家的小姐,却并不养尊处优,也不缠足,她们的父亲姚思安自幼就要她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她们学习之后做饭劳作。她们受的是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德言容工都出人头地,...
评分灿烂与温润 ——《京华烟云》中的木兰与莫愁 文/张素闻 姚木兰与姚莫愁虽为富裕姚家的小姐,却并不养尊处优,也不缠足,她们的父亲姚思安自幼就要她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她们学习之后做饭劳作。她们受的是现代教育,却都有着传统女子的美好之处。德言容工都出人头地,...
评分林语堂是用英文写这本书的,诚然,他也是想写给外国人看的,他想翻译《红楼梦》,但最终写就“Moment in Peking”,这本让我读在其中,无时无刻不想起《红楼梦》的民国小说。 章回的标题比传统章回小说更粗白,文字的叙述也比同时的白话文更浅显,有翻译的缘故,就像林...
评分借着回家的功夫,将一整本《京华烟云》囫囵吞枣地翻完了。前面2章读得仔细,后面则未免草率。只是为了赶在回学校前翻阅完,省得将偌大一本书再搬回来。纸张摸着很舒服,只是封面显得张扬亮丽,略失了历史长卷的钩沉感。 读书,大部分是因了那新旧两部电视剧的缘故。电视的剧本...
图书标签: 林语堂 中国文学 文学 小说 那个年代的 经典 近代 民国
《京华烟云(文学类)(上下)》可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历史背景脉络清晰,一气呵成。然而我还是断断续续间看完,一如平亚终于如偿所愿得到曼娘,病情有所好转,却由于粽子噎住而离世。二是木兰没能嫁给立夫,任命许给荪亚。三是红玉之死,以前爱黛玉,现在再来看以黛为原型的红玉,却有点不能理解,长大了,看同一类型的人物看法也不同了。三次中断,终于看完,有种荡气回肠之感,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愿在种花家。
评分木兰、莫愁、曼娘........
评分我爱那个勇敢的姚木兰
评分张振玉的翻译太棒了
评分或许只能作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读本,这种意义上,林语堂本人的英文版或许更好,作为中文小说,感觉笔力不够。还有书本与电视剧京华烟云的很大不同是个很有意思很值得想想的事
京华烟云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