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1883年4月2日-1967年6月2日),原名浮,字一佛,幼名福田,號諶翁、被揭,晚號蠲叟、蠲戲老人,浙江紹興(今浙江紹興上虞)人。中國國學傢、書法傢、篆刻傢;是近代新儒傢學派的代錶人物之一,與梁漱溟、熊十力齊名,是“新儒學三聖人”之一,有“一代儒宗”之稱。
《泰和宜山會語》是《泰和會語》和《宜山會語》的閤集。“會語”的意思是講學聚會中說的話。時值日寇侵華,浙大輾轉南遷,經過浙江泰和以及廣西宜山,馬先生在兩地為浙大師生各做瞭一次演講,《泰和宜山會語》就是這兩次演講的講稿。兩次演講的內容,主要是有關宋明理學傢所探討的心性義理之學。
泰和會語的開端,“論治國學先須辨明四點”中第四點雲:“此學不是憑籍外緣的産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視為分外”;宜山會語的末尾“去矜”一文中引肇論又雲:“一切諸法,緣會而生。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緣離則滅”;前後抵牾,未知做何解? 一派士大夫高高在上的腔調,揉...
評分第二頁,短篇,記之如下,以自勉: “諸生欲治國學,有幾點先須辨明,方能有入: 一、此學不是零碎斷片的知識,是有體係的,不可當成雜貨; 二、此學不是陳舊呆闆的物事,是活潑潑的,不可目為古董; 三、此學不是勉強安排齣來的道理,是自然流齣的,不可同於機械; 四、此學...
評分第二頁,短篇,記之如下,以自勉: “諸生欲治國學,有幾點先須辨明,方能有入: 一、此學不是零碎斷片的知識,是有體係的,不可當成雜貨; 二、此學不是陳舊呆闆的物事,是活潑潑的,不可目為古董; 三、此學不是勉強安排齣來的道理,是自然流齣的,不可同於機械; 四、此學...
評分第二頁,短篇,記之如下,以自勉: “諸生欲治國學,有幾點先須辨明,方能有入: 一、此學不是零碎斷片的知識,是有體係的,不可當成雜貨; 二、此學不是陳舊呆闆的物事,是活潑潑的,不可目為古董; 三、此學不是勉強安排齣來的道理,是自然流齣的,不可同於機械; 四、此學...
評分泰和會語的開端,“論治國學先須辨明四點”中第四點雲:“此學不是憑籍外緣的産物,是自心本具的,不可視為分外”;宜山會語的末尾“去矜”一文中引肇論又雲:“一切諸法,緣會而生。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緣離則滅”;前後抵牾,未知做何解? 一派士大夫高高在上的腔調,揉...
文中句句通其真理,惜吾當下纔疏學淺,所悟之道淺之。
评分高中時讀得半通不通,但記住瞭橫渠四句教。
评分吳老師推薦《論西來學術亦統於六藝》這篇。馬一浮先生留學且讀過《資本論》,迴國後卻閉口不言西學,拒絕當北大老師。“禮有來學,義無往教”,後來在抗戰時,浙江大學遷到江西,泰和是江西吉安下的一個縣,竺在浙大任職時也是重視文言文,不讓學生用白話文。當時浙江大學請馬先生來江西上課,這個時候他毅然上路來到吉安,講國學,十堂課,講課稿成瞭這本《泰和會語》,會語是明代理學傢的上課的叫法。十分動人。今天中國談文化自信,不是為瞭文化自信而自信。就像是,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如果這樣,要你知我知天下知,纔談這個。否則還是白談吧。
评分文中句句通其真理,惜吾當下纔疏學淺,所悟之道淺之。
评分初讀頗隔,今則似有領會。此翁規模,頗似明清之際諸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