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仁宇 (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
页数:459
译者:阿风
出版时间:2001-6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15464
丛书系列:黄仁宇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明代财政史 
  • 经济史 
  • 明史 
  • 中国历史 
  • 明朝 
  • 经济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的英文原版初版于1974年。作者以明实录、明人奏疏笔记、明代地方志等史料为基础,充分吸收了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对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财政与税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黄仁宇是对明代财政政策作出全面说明的第一人,对许多新发现的细节性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历史性透视。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呈现出一个,开国顶层经济制度的劣质,是影响深远的。而作为国家总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的高度决定了这个王朝从始到终的命运多舛。一把手,事必躬亲,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个三流企业家的行为。既过度劳累自己,又锻炼不了下属部众,而且让一...  

评分

从来没有细细了解明朝历史,这两天看大明风华,重读此书,观点、视角不一样,而对照现实,历史还是会重演。“贯穿这一研究的中心点是各个层次的制度的缺陷”,而人们往往被转移了视线与焦点,一种制度被承继延袭,没有新的改革,僵化失去活力,其影响(负)是深远的。从根子上...  

评分

浅析明朝的货币制度与税收 摘要 本文建立在黄仁宇的宏历史观和其著作《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通过了解明朝表象下低税收的制度,浅析明朝的货币制度和税收,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现代会计技术和银行的手段下如何进行税收和财政管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数字管理和...  

评分

暑假在北京的时候经秋姑娘推荐在万圣买了这本书,回学校之后却一直放在书架上,没能抽出时间来看。考完G之后,终于有了点闲暇,于是就用以前每天早上背单词的时间,每天一点地读完了。对于一个既非财税专业又缺乏正规史学训练的读者来说,这样一本财税史专著并不好读。在读书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个一般的博士论文!作者自己本人认为很差

评分

这部书翻译过来已经很晚了,虽然崔瑞德称赞这部书,但是费正清对此则持批评态度。或许是偏见,但是这部书确实像一部明代经济税收的综述,而不是一个纵深性的学术研究。万明也认为,这部探讨明代财政的著作,却根本未能从《万历会计编》中获得有效信息。这一切都让黄仁宇这部自负的著作产生了阴影。不过,通过这部书来了解明代财政经济,依然是一个不坏的选择。

评分

一个一般的博士论文!作者自己本人认为很差

评分

明朝的财政制度是一个极端分裂的矛盾体,是传统儒家“仁政”少税与财政积贫积弱的分裂,是洪武祖制与其后实际境况的分裂,是理想中央集权与实际落后技术水平的分裂。不可更改的低税旧制严重削弱了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一方面使大多数官员不得不寻求非正式的资金渠道,从而滋生了众多底层欺压与腐败;另一方面也使明王朝没有资金进行公共事业建设与国防,其唯一达成的目标就是防止了地方对中央的反抗。从制度层面上来讲,明朝的财政是一个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规定与数据的模糊与不切实际)、技术基础薄弱的制度,但这一制度却遗憾的被后来人所借鉴。黄仁宇抛弃了苦大仇深的“封建阶级论”,试图从制度层面上剖析明朝失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王朝是很难诞生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我觉得它至少要到鸦片战争才算得以露头。

评分

知明史者明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