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菲,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5岁习古诗,少年时期,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4岁破格入北大,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1991年获美国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2000年受聘于哈佛大学东亚系执教至今。
曾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集发表、出版;又有译作《后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江苏人民出版社)。现正致力于《尘几录──陶诗论稿》中英文书稿的著述。秋水堂乃田晓菲在波士顿居所书斋之名。
秋水的论〈金瓶梅〉,要我们读者看到绣像本的慈悲。与其说这是一咱属于道德教诲的慈悲,毋宁说这是一咱属于文学的慈悲。即使是那些最堕落的角色,也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人情;没有一个角色具备非人的完美,给我们提供绝对判断的标准。我们还是会对书中的人物做出道德判断——这部小说要求我们做出判断——但是我们的无情判断常常会被人性的单纯闪现而软化,这些人性闪现的瞬间迫使我们超越了判断,走向一种处于慈悲之边缘的同情。
独自旅途中,要紧处是要带一本愿意读下去的书。 读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那会儿,我曾戏谑地征问大伙若去巴黎会带上一本什么书,答案多为法国小说,欧洲文化史等应景之作。这回出差前,我一面琢磨着当如何打发往返20来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和数个寂寞长夜,一面顺手略过排排书...
评分读绣像本《金瓶梅》时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一处地方,就是书中对出现的和尚尼姑道人,极尽嘲讽之能事,书中出现的这类人物,有着诸多颇值得玩味的可笑之处,比如书中的和尚见到潘金莲后心旌摇曳,尼姑背后“偷人”,以及胡僧干起了倒卖春药的营生等,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
评分《金瓶梅》是一本秋天的书。 人生的季节已经走过春天的朝气和明媚,夏天的热烈。 不再沉浸在梦想和空灵了。 真相这样来了。 这是我走出红楼,看金瓶的缘由。 对于真相应该是怎样的态度? 逃避,哀勉,抑或直迎,沉迷。 金瓶梅说的是慈悲。 看到真相,接受它,悲闵但不哀怨 ...
评分独自旅途中,要紧处是要带一本愿意读下去的书。 读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那会儿,我曾戏谑地征问大伙若去巴黎会带上一本什么书,答案多为法国小说,欧洲文化史等应景之作。这回出差前,我一面琢磨着当如何打发往返20来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和数个寂寞长夜,一面顺手略过排排书...
评分独自旅途中,要紧处是要带一本愿意读下去的书。 读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那会儿,我曾戏谑地征问大伙若去巴黎会带上一本什么书,答案多为法国小说,欧洲文化史等应景之作。这回出差前,我一面琢磨着当如何打发往返20来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和数个寂寞长夜,一面顺手略过排排书...
写得真好,作者是个极其聪慧有才情的人。
评分初读金瓶梅,个人推荐这本做入门解读(偏重绣像本,兼及词话本)。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文学作品,在西方是主流,但在中国则非。金瓶梅研究迄今,即使非常出色的作品,但凡作者是男性,多数都对女性角色行止有些想当然,至少解不通透。兰陵笑笑生是非常了解女性及其风韵精髓的人,这样的作者,私以为也只有女性才会真正引以为知己。这就是“秋水堂”一书的难能可贵之处。PS:田晓菲,简直是学术神童,她的从学经历让人感觉像神话一样。
评分牵强
评分思维逻辑混乱,前一句跟后一句打架,完全是偏见歧视所致,月娘是全贬,也不讲环境际遇塑造性格了。反复强调金莲不是淫妇,而是借性来填补空虚。这话听着就够空够虚。总之女人论性几乎总是说不到重点,但像昆德拉王德威我就十分服气,刘禾我非常赞同。难道果然是年纪太轻阅历太浅?总觉得太把小说当现实。这本书看来写了很久,明显文风前后不一致
评分宇文所安爱人,一代才女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金瓶梅为什么超越了红楼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