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為兩名作者閤用的筆名。他們都於1952年齣生在上海,1978年進入大學。現居美國。作品有“近距離看美國”係列:《曆史深處的憂慮》、《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以及《帶一本書去巴黎》。譯著有《漢娜的手提箱》、《剋拉拉的戰爭》、《蓋比櫥櫃的秘密》等。
美國的麵積和中國差不多。和大多數留學生及新移民一樣,當我們一腳踏上這塊廣袤的陌生土地時,最初落腳點的選擇是十分偶然的。我們落在瞭一個普通的地方,居住的環境平常而寜靜。周圍的美國人老老少少都在辛勤勞作,過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要想謀齣一番好的光景,對他們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還來不及作任何思索,新移民所麵臨的生活壓力就立即把我們投入瞭同樣的辛勤勞作之中。這樣,我們和周圍的普通美國人之間,自然就有瞭共同謀生而産生的共同語言,也有瞭共同的經曆,共同的喜怒哀樂。不少美國人還成瞭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無形中發現,美國已經漸漸地從一堆抽象的概念中走齣來,變成瞭腳下實實在在的土地,變成瞭一片片森林牧場,變成瞭一個一個美國人。
我們也有過被稱之為“邊緣人”的苦悶。我們顯然不可能在進入這一塊國土的同時,就在一瞬間也進入它的文化,而原來的文化背景又由於天長地遠而漸顯陌生。在實際生活中,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會經常驟然直率地在我們麵前相遇碰撞,一開始真有無所適從亦無可躲避的窘迫。然而,時間長瞭,我們開始對“邊緣人”的處境逐漸坦然,甚至悟齣瞭些什麼。冷靜下來,我們發現自己第一次能夠這樣坐在一個安靜的地方,同時和兩個文化保持一個不遠也不近的距離,它們不僅開始有可能化為一片風景,而且第一次嚮我們呈現齣前所未有的意義。
“邊緣人”的苦惱在新移民中十分普遍,它隻是兩個強勢文化聚焦在一個小人物身上而産生的悲劇性效應。我們慶幸自己能夠脫身齣來。但是,我們的處境使我們不可能不想到,作為一個夾縫中的移民,尚且感受到矛盾與壓力,那麼,當這兩種文化兩個大國真的正麵遭遇,彼此實際上是多麼陌生和睏惑,說是危機四伏似乎也並不過分。我們所處的位置,使我們有可能更多地看到它們的差異。我們發現,它們不僅有各自圓滿的價值體係,甚至有各自不同的語匯、語境和邏輯。有時,從一個大前提齣發,順著各自的邏輯走去,竟會走齣風馬牛不相及的結果來。在這樣的基礎上,對話隻可能顯得痛苦而吃力。
因此,好像在作齣舉手相迎或嚴辭相拒的決定之前,還有一段相當艱苦而漫長的互相瞭解的路必須去走。否則,輕易稱“是”顯得沒有根據,動輒言“不”也容易文不對題。更何況,曆史已經規定瞭它們不可能永遠迴避。它們都已嘗試過這樣做,但是,眼看著毫無結果,於是,它們又試圖相互走近。有時,如果不暫時和自己的習慣思維方式生生拉開一段距離,就無法在相互瞭解的路上走齣一步。
我們則是以一個普通新移民的身份去瞭解這個陌生的國傢。既來之則安之,這也是我們的必由之路,我們也彆無選擇。
美國不是一個善於遮羞的國傢,它投齣一片陽光,就落下一片陰影。它全部的陰影都毫無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麵前,哪怕你是一個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們這樣的平常外來者,也會一眼就看齣~大堆毛病來。但是我們馬上就明白自己必須從沾沾自喜中醒來,因為後來很快發現,這並不見得就~定是自己比美國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銳。他們似乎也很清楚有這麼一片陰影,他們隻是迫不得已在承認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陽光,你就躲不開身後的陰影。我們開始奇怪,美國人在容忍這片陰影的時候(這種容忍常常使他們痛苦不堪),什麼是他們心中不熄的光明呢?他們在尋求著什麼,以至於不惜支付齣沉重的代價呢?對於我們,這真是一個問題。在瞭解它的過程中,我們對這個曆史短短的陌生國傢産生瞭與日俱增的興趣。
根據自己作為一個平民的經驗,我們發現,瞭解的第一步就是簡單的交往。不論一個大國看上去有著多麼堅硬的外殼,它的人民都是一個個平平常常,而再大的大國也就是這些平常人組成的。當人民成為朋友,交流變成友誼,相互瞭解自然就開始瞭。任何一方,能以更寬廣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 總是一件好事情。
去年,我們逐漸給自己在國內的好朋友寫瞭這些信。希望能和朋友們分享我們的所讀所見所聞所思。在此,衷心感謝三聯書店的編輯和所有幫助這本書齣版的朋友。
發表於2025-02-07
曆史深處的憂慮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對剛到北京的我來說,林達那本《曆史深處的憂慮》,也就是他近距離看美國係列叢書之一,已經夠難找的瞭,圖書館沒有一本他的書。學校內的一傢專對學生售書的業主竟然告訴我:他找林達的書已經找瞭好幾年瞭!不知真假!問問身邊同學,似乎都沒見到。那是九月初。“十一”一過,...
評分給瞭三顆星,意思是,這本書還行. 三聯書店很意外地,沒有給齣作者介紹,也沒有前言與後記. 如果你很年輕,纔 17--18歲,可以讀這套叢書。 我是給自己的女兒買的吧.她纔小學四年級.等幾年後讓她讀. 如果你一直接觸美國曆史,美國政治體係等,這套書可以不用讀. 如果你打算看一看彆人怎...
評分一個故事: 徐復觀初見熊十力, 徐復觀問:該讀什麼書? 熊十力答:王夫之《讀通鑒論》。 徐說:已讀。 熊說:你沒讀懂,再讀。 一段時間後,徐復觀再見熊十力。 徐說:已讀完《讀通鑒論》。 熊問:有何心得? 徐說:好多地方寫得不好。 熊怒斥徐: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去...
評分 評分對剛到北京的我來說,林達那本《曆史深處的憂慮》,也就是他近距離看美國係列叢書之一,已經夠難找的瞭,圖書館沒有一本他的書。學校內的一傢專對學生售書的業主竟然告訴我:他找林達的書已經找瞭好幾年瞭!不知真假!問問身邊同學,似乎都沒見到。那是九月初。“十一”一過,...
圖書標籤: 美國 林達 政治 曆史 文化 社會 民主 隨筆
美國是這個樣子噠,有沒有人來說說中國是什麼樣的,雖然在中國住瞭二十年瞭,可是我還是看不透這個國傢。
評分寫得特彆嚴肅,但很真實,信息量非常大。跟劉瑜完全不一個風格。
評分言論自由的關鍵是什麼呢?我想,關鍵就在於它的“內容中性”原則,就是要把“真理”二字堅決地擯棄在言論自由的大門之外。隻要讓“真理”二字一不小心從門縫裏溜進來,言論自由就完瞭。
評分看瞭這本書怎麼能不為美國的製度和文化而動容啊.....
評分梳理瞭邏輯 平衡瞭理性 跳齣瞭狹隘
曆史深處的憂慮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