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满红,台湾“国史馆”前馆长、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获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和硕士、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学双料博士,是国际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有专著多部。本书是其代表作,在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
发表于2025-02-24
银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书摘/反思 一、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 铜钱的流通量超过实际所需;白银,高度依赖进口;纸币没有,银票,也处在政府管控范围之外,这就是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在这个结构里,起到价值锚定作用的应该是白银,但由于白银进口量不可控,清政府也没有什么货币政策。一旦白银供应出现问...
评分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一直是个引人瞩目的国际性话题。20世纪中期前后,中日两国的历史学家诸如梁方仲、百濑弘、彭信威、加藤繁、全汉昇等对此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本世纪之交,美国“加州学派”学者不无争议性地对白银问题进行一番新诠释之后,学界对于白银在明清中国所扮演的特殊...
评分书摘/反思 一、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 铜钱的流通量超过实际所需;白银,高度依赖进口;纸币没有,银票,也处在政府管控范围之外,这就是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在这个结构里,起到价值锚定作用的应该是白银,但由于白银进口量不可控,清政府也没有什么货币政策。一旦白银供应出现问...
评分鸦片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发生?从清末到如今,很多人做过很多分析和反省,吏治腐败、体制落后、科学技术跟不上……都有论及。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过“境外势力”在这当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怎样搅动了大清的政局。 这只看不见的手是经济,“...
评分书摘/反思 一、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 铜钱的流通量超过实际所需;白银,高度依赖进口;纸币没有,银票,也处在政府管控范围之外,这就是清朝的货币流通状况。在这个结构里,起到价值锚定作用的应该是白银,但由于白银进口量不可控,清政府也没有什么货币政策。一旦白银供应出现问...
图书标签: 经济史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林满红 经济社会史 清史 晚清 中国
鸦片战争常被认为是传统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书根据时人观点及更多分析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因拉丁美洲白银减产而起的危机,比战争本身带来的影响更深。拉丁美洲白银的骤减几乎颠覆了清王朝,其稍后的骤增,虽协助清廷平定相当因白银不足所引发的大规模动乱,但也使得中国的地位相对较不依赖美洲白银的东亚邻邦邻夷。在王权备受挑战之际,支持多元权威并存的传统思想涌现,于王权再行稳固之时,绝对权威的思想抬头而留存至今。全书可供了解世界货币史、清朝中衰史、清朝经学史、清朝文学史及中西政治经济思想比较之参考。
从银贵钱贱危机(1808-1856)的发生机制,到解决这一危机的政策主张,再到政治经济观念背后的经学思想分流,一根“银线”串起19世纪上半期的经济史和思想史,整篇论证像数学推导一样清晰优雅。
评分这其实主要是一部思想史的著作,偷懒的童鞋可以直接看该书的“终篇”。
评分很难同意书中的观点。读完全书,感觉作者一直在自说自话。
评分中国的白银帝国,白银经学,白银危机与鸦片无关,西方世界史意义上的中国研究
评分18—19世纪清帝国的国际收支和货币金融学分析及其对经济(政治)基本面影响,又名《清帝国货币政策得失》,亦名《论大国独立货币政策重要性》。重要论点是白银的国际收支平衡同中、晚期清帝国盛衰呈正相关。揭示出乾隆后的清帝国货币政策本质(但本书没说透):对主权货币(铜钱)管得过松,同时允许国际储备货币(各类白银通货)在本国以合法形式流通,货币双轨制以及汇率波动对实体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国运亦被外币左右。王鎏、许楣等官员在经济学蒙昧时代的货币政策讨论也有点意思。 论文的架构,专著其实谈不上。总体说了些意思,但党争那几个章节太过勉强,让我想起上学时需要凑字数的论文。这样说来,以简短为佳的公文也算难能可贵了~
银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