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C.丹托(ArthurC.Danto),美国著名哲学家、艺术批评家。曾任美国哲学学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从1984年开始一直担任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家》杂志的艺术批评撰稿人。著有《艺术的终结》、《艺术终结之后》、《美的滥用》、《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等。
《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内容简介:两件看似一模一样的东西,为何一件是艺术品,而另一件不是?在《汉译精品•思想人文•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中,一位从事艺术的愤青JSeething先生愤然质问,凭什么杜尚拿来的小便池是艺术品,他拿来的小便池就不是?通过J先生,丹托追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在杜尚的小便池之后,艺术与实物究竟有何区别,艺术是否仍然有其边界。
因为接触艺术理论是最近的事情,之前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文论。很不幸的是对于文论来说,尤其对于中国人眼中的文论来说,界定作品的身份难免要落到签名问题上。经常在研究生的问答课上会听到关于掩掉署名对作品评介的影响这类的问题,用巴特在《批评的真实》里的观...
评分《寻常物的嬗变》一书基本是对丹托1964年发表的《艺术世界》这篇论文的扩展,所以将本文转载至本书评论区,方便大家参考。 译者按:美国当代最著名艺术批评家及艺术哲学家丹托在1964年撰写的《艺术世界》一文是当代艺术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首次提出了“艺术世界”作为机制的命...
评分因为接触艺术理论是最近的事情,之前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文论。很不幸的是对于文论来说,尤其对于中国人眼中的文论来说,界定作品的身份难免要落到签名问题上。经常在研究生的问答课上会听到关于掩掉署名对作品评介的影响这类的问题,用巴特在《批评的真实》里的观点来...
评分《寻常物的嬗变》一书基本是对丹托1964年发表的《艺术世界》这篇论文的扩展,所以将本文转载至本书评论区,方便大家参考。 译者按:美国当代最著名艺术批评家及艺术哲学家丹托在1964年撰写的《艺术世界》一文是当代艺术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首次提出了“艺术世界”作为机制的命...
评分《寻常物的嬗变》一书基本是对丹托1964年发表的《艺术世界》这篇论文的扩展,所以将本文转载至本书评论区,方便大家参考。 译者按:美国当代最著名艺术批评家及艺术哲学家丹托在1964年撰写的《艺术世界》一文是当代艺术批评的一篇重要文献,首次提出了“艺术世界”作为机制的命...
第一次感受到分析的魅力。虽然我读完认为丹托在“艺术的本质”这一问题上是叔本华-早期尼采艺术观念的继承者,强调的是艺术创作的自反性中体现的创作者“对‘对待世界’的洞见与表现”,而译者却总结为在于“内容”的呈现……(读的是一本书么 (○´・д・)ノ)不懒的话择日写个长评。
评分时隔五六年,重读依旧好。
评分丹托的“艺术的终结”针对的是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的“不可辨识性”以及其背后截然不同的哲学语境。从“寻常物的嬗变”到“哲学对艺术的剥夺”再到“艺术终结之后”,丹托实际上都是在延续“艺术世界”一文中的讨论——艺术品与其他人工制品或工业产品之间的区别问题。自从安迪沃霍尔的作品Brillo盒子展出之后,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已经不能单凭外观来区分了,而应该到由某种艺术史知识、艺术制度或者某种理论体系所构建的“艺术世界”中去寻找答案。其结果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已经不是物理构成层面区别,而转向了它们各自所处的关系体系。可见,丹托的理论观点完全是艺术作品在哲学层面的判定问题,其中“嬗变”或者“转化”是其关键词,而“终结”与否则可以放在相对次要地位了。
评分分析哲学一路到底啊……
评分艺术愤青J先生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