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先生于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克鲁格”奖。此奖项被称为人文学科的“诺贝尔奖”。余先生是前后三届五位获奖者中唯一的华人。香港浸会大学陈致教授先后三次访问余先生,请余先生畅谈学术与人生,内容颇丰。前面两篇曾先后在《明报》发表,第三篇是应中华书局要求,为本书做的专访。附录两篇,之一是刘梦溪先生访问余先生的《为了文化与社会的重建》,之二是余先生自撰《我走过的路》。这两篇对深入了解余先生生平与学术都非常有益。
由于余英时先生的学术地位和“敏感身份”(钱穆的新亚书院早期弟子,台湾研究院院士),大陆著名出版社与余先生的关系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本书好像是中华书局为余先生出的第一本书,自然是不敢怠慢,这本书的印装是相当精美的。 曾几何时,在大陆“万马齐喑”的时代和...
评分 评分由于余英时先生的学术地位和“敏感身份”(钱穆的新亚书院早期弟子,台湾研究院院士),大陆著名出版社与余先生的关系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本书好像是中华书局为余先生出的第一本书,自然是不敢怠慢,这本书的印装是相当精美的。 曾几何时,在大陆“万马齐喑”的时代和...
评分昨天凌晨兩點來鐘看完了《余英時訪談錄》一書,作為一個又豆瓣控的人,立馬在豆瓣上作了標記,寫了如下一段話:“訪問基本都是學術問題,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少了許多無謂之詞。看余先生的回答,對自己論著的夫子自道,對我們理解余英時的想法還是很有幫助的。余先生的很多話都...
评分P38-P88 余英时对钱锺书、钱穆、胡适的评价 钱锺书:考据癖,"家学之外,主要受晚清遗老的影响。因此二十岁左右就已走上清代博雅考订的道路,《谈艺录》和《管锥编》都是明证","他读书是极为精到的,但他注意小地方太过了,所以他不肯谈什么大问题之类的,他根本不相信这类...
看完了愈发觉得我为毛要去学什么理论呢,明明当年本科想学古代的,而且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也是文献学,如今学了这上不上下不下来来去去二十世纪就几十种的XX主义和XX理论,顿时感觉万念俱灰。
评分还是八卦最好,其他老生常谈。
评分这种书真的可以不读的。
评分看完了愈发觉得我为毛要去学什么理论呢,明明当年本科想学古代的,而且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也是文献学,如今学了这上不上下不下来来去去二十世纪就几十种的XX主义和XX理论,顿时感觉万念俱灰。
评分访谈不可能有多深入,但涉及的话题都足以发人深思,读书受益大概就是指这些方面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