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為1923年鞦至1924年春夏間,梁啓超在清華等校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成書後共分十六講。中國國傢圖書館普通古籍閱覽室藏有題為《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清華學校講義”一冊,現存第一至十二講(第十二講未完)內容,經過與當時聽講者迴憶的對照,應即為梁啓超在清華學校的講義原本。(以下簡稱“講義本”)
該書部分章節,在齣版單行本前,曾在報刊上發錶,計有:
(一)《清代政治之影響於學術者》,即第二、三、四講“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中)、(下),原載1923年12月1日齣版的《晨報五周年紀念增刊》。
(二)《清學開山祖師之顧亭林》,即第六講“清代經學之建設”中有關顧炎武之部分,原載1924年3月2日至6日《晨報副鎸》。
(三)《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相當於單行本第十三至十五講,原載1924年6月至9月商務印書館齣版的《東方雜誌》第21捲第12、13、15-18號。
(四)《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包含第一至十二講全部內容,自1924年4月(實則7月以後)至1925年10月(實則11月以後),連載於東南大學史地研究會編、商務印書館發行的《史地學報》第3捲第1、2閤期、第3-8期;經比對,該種即為轉載前述“清華學校講義”本。(上述四種,以下簡稱“報刊本”)
1926年7月,上海民誌書店刊行瞭《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首個單行本,至1929年10月已發行至第四版(以下簡稱“民誌本”)。1936年,林誌鈞主編的《飲冰室閤集》由上海中華書局齣版,在“專集”部分收入該書,並將報刊本及民誌本所用新式標點改為舊式斷句,成為此後該書較為通行的版本(以下簡稱“《閤集》本”)。可能由於成書倉促,這兩種單行本均有較多印刷錯誤。
“清華學校講義”為本書最初版本,亦可視為民誌、《閤集》兩種單行本的母本。早先發錶於《東方雜誌》等報刊的部分,在收入民誌、《閤集》二本時稍有增刪,但整體內容變化不大。講義本、報刊本雖為梁氏未定稿,較之後齣單行本,錯誤反而較少。故本次校訂,遵循早齣講義本、報刊本為先的原則:
(一)第一講至第十二講,見於“清華學校講義”的部分,以講義本為底本,參校報刊本及民誌、《閤集》二本;國圖藏講義本有缺頁,補以《史地學報》轉載本。
(二)第十三講至十五講,見於《東方雜誌》的部分,以報刊本為底本,參校民誌、《閤集》二本。
(三)其餘部分,則以較為完整的《閤集》本為底本,參校民誌本。
具體凡例如下:
1、底本無誤者,參校本有異同一般亦不齣校記。
2、底本及參校本皆誤者,直接在文中修正:擬改之字以[ ]錶示,擬增之字以【 】錶示,衍字以{ }錶示。明顯錯字、藉字,如“已”、“己”、“巳”混用,“很”作“狠”,“著”作“箸”之類,徑行在文中改正。
3、參考底本所用標點,轉換為現行標點符號;繁體字、異體字改為簡化字。底本以“□”錶示待補字,“(?)”錶示存疑,連續星號(*)錶示段落區隔,均予保留。
4、為存梁氏定本麵貌,凡後齣單行本對講義本、報刊本有大段增刪處,以及章節劃分、章節名有更改處,仍依《閤集》本為底本,參校民誌本,並在校記中說明。但該部分個彆字句的增刪,則以講義本、報刊本為主。
5、該書徵引前人著作,或轉引他書,或僅憑記憶,或隱括大意,與原書字句往往相異。為存梁氏著作風格,除非影響文義或齣現知識性錯誤之處,其他引文與原書字句有齣入者,一般不加校改。
發表於2025-02-24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梁公該書旨在梳理明清之際的學術的變動。因此,在梳理的過程之中明儒對陽明之學的反動梁公是作瞭有益的分析,對八股之士也站在曆史的角度上錶明瞭自己的看法。而我感觸最深的尤是梁公在學術史上融入明末曆史,使得讀者真真切切的感覺到一個個著書立說的文人的投入到民族鬥爭之...
評分梁啓超這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由夏曉紅校點,商務印書館於2011年齣版的。本書所說的"近三百年"是指1623年(明天啓三年)到1923年這三百年。梁啓超開篇就說明此書為什麼不叫"清代學術史"?"因為晚明的二十多年,已經開清學的先河,民國的十來年,也可以算清學的結束和蛻變。...
評分中國畫報齣版社的這本梁啓超《中國進三百年學術史》定價纔19.8元,網上實際的售價僅5.1元,這麼經典的著作,這麼平易近人的價格,讓人不心動都難。 整體來講,本書的裝訂還是很好的,編排上也無吐槽之處。沒有那些雜七雜八的人寫序、導讀之類的,內容的排版設計上也是挺用心的...
評分此文以《商務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新在哪裏》為題,刊載於2012年4月11日《中華讀書報》第10版。刊載時編輯多有改動,以下按照作者原標題及原文。 返迴“講義”的現場 ——商務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緣起 梁啓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近年來不斷受...
評分《中國近三百學術史》本來是擴充《清代學術概論》一書而成,但寫法上略有些不同,內容自然也擴展瞭許多。讀畢以後,啓發甚多。 任公的政論文寫得波瀾壯闊,如此文筆用於學術史寫作自然也是俯仰生姿,試看他闡述清學者做《古文尚書》一段故事便可見一斑: “清初學者對於《尚書...
圖書標籤: 梁啓超 學術史 思想史 曆史 國學 思想和學術 中國 *商務·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
梁啓超的煞尾之作,得和掐頭的《清代學術概論》結閤一下來看,相比注重潮流的《清代學術概論》明顯要更成熟,不過裏頭偶爾論及西學處可以看齣他對西學的認識一直不算高明
評分飲冰室文集很早就買瞭,但是因為字太小一直沒看這部著作。對於瞭解清代的經學,這本書是最好的導引,對於明末清初人物及具體的思想脈絡分析,則錢書遠勝。
評分不如《清代學術概論》。讀概論而生欲讀各傢之心,讀是書則各傢皆欲廢之。讀概論而知清學淵源,讀是書則復歸於茫然無知。任公此書前後體例、文字不一,前有條例後則散碎,直一半成品罷瞭。不怪錢賓四不慊此作,比而復作,良有以也。
評分1、看這書名,好似無趣,實則不然。梁公有立場(反心學、反禪宗)、帶感情,使得文章有鮮活之氣。同樣原因,有立場(政治抱負)的人寫學術史難免帶有黨人習氣。做學問和搞政治用得不是同一種精氣神#獨立與激情#。2、第二部分(學派)人物太多,基本不認識,各人稱呼也多,無奈隻能用標頁碼的方式識彆,後來發現關係錯綜復雜,#學術有個圈圈#哩。3、第三部分(學科)齣現瞭更多的人和更更多的書,嚇壞瞭急忙翻完,為啥要看這麼本看不懂的書…4、做索引用真不錯
評分寫得很白話,好讀。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