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農曆三月初七)生於遼寜錦西(今葫蘆島市),後因戰亂隨父母遷居北平。四十年代先後就讀於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師承徐悲鴻,主攻西畫;後於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修讀戲劇電影。1948年前往香港,輾轉於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先後從事特約演員、美工、布景、配音、服裝管理、編劇、副導演等工作。1956年獨立執導《雪裏紅》後進入邵氏影業公司,以《貂蟬》《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颱》等作品引領五六十年代港颱黃梅調電影潮流。1963年赴颱灣組建國聯影業公司,拍攝《七仙女》《西施》《鼕暖》等經典電影;同時大力扶持新人導演,培養新人演員,為颱灣電影業發展做齣傑齣貢獻。七十年代重返香港和邵氏,拍攝諸多類型電影如曆史、傳奇、文藝、喜劇、騙術和風月片等,其間完成《傾國傾城》《瀛颱泣血》等宮闈巨作。八十年代迴內地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清宮題材巨製,創作蹤跡橫跨兩岸三地。曾多次獲得亞洲影展、金馬奬等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奬,以及金馬奬終身成就奬等榮譽。1996年12月17日,在拍攝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時心髒病發,於北京逝世。
這部迴憶錄以李翰祥先生個人經曆為主綫,以編導演活動為中心,縱橫交錯,上下奔馳,生動展現瞭港颱及國內影壇內外的廣闊生活。從李翰祥先生1948年投考劇校寫起,一直到1978年迴大陸拍攝《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兩部曆史片為止。三十年間,個人的榮辱得失、喜怒哀樂,影壇的盛事壯舉、名流巨星、軼聞趣談,都有詳實的介紹和生動的描繪。
大學念書那會兒,我寢室有位北京的同學,在東城鬍同裏長大,據說還是旗人,具體哪一旗忘記瞭。我對他的齣身頗感興趣,但他毫不為意,很少提及自己的鬍同往事,或許是不想讓自己顯得特殊化吧。為瞭避免被人辨識齣自己的北京土著的身份,在口音上甚至都刻意嚮南靠攏,完全沒有北...
評分其實我本來不怎麼愛看影視八卦,機緣巧閤之下知道瞭這本書,沒想到卻看得停不下來。 常聽說文如其人,看瞭李老師的文章,不由得覺得李大導演其人真是可愛極瞭。雖說他總喜歡時不時地刻薄幾句,可他的這一特點並不是對人不對己的,說起自己的遭遇,也是極盡自嘲之能事,實在是勇...
評分等這套未刪節版很久瞭,拿到手邊也有一段時間,但始終沒空翻開。適逢身體抱恙,鼻塞喉痛,索性躺在床上,一口氣讀完上捲。 然後把這口氣慢慢吐齣來。 這是本新奇的書。不在說瞭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而在於它的視點。 在導演群像裏,老李李翰祥始終是個很奇特的存在,路子...
評分1996年12月,縱橫影壇數十載的著名導演李翰祥在北京逝世,撒手徒留“一座還未燃燒的阿房宮”。 李翰祥導演,是50年代到80年代的大師級導演,那個年代對電影稍有關注的人,基本都曾看過或者知曉李翰祥導演的一兩部電影。李翰祥鏡頭下齣過不少經典的曆史片、宮闈片,譬如《火燒...
評分先看謝傢孝長近萬字的序文,纔知道這本書有那麼多故事。讀完這本書的忍不住想要去看看其拍攝的電影。單單迴到這本書,超乎自己預期的好看,有兩點,文字敘述風格,大概如介紹所言,李大導演慣於寫劇本,文字簡潔鮮活的不得瞭。引用各種俏皮話方言之類的生活感超強,後麵看到據...
終於知道李翰祥的電影為何如此有趣,不當相聲演員簡直太可惜。
评分寫得相當有意思 李導演真有幾把刷子
评分寫得相當有意思 李導演真有幾把刷子
评分娛樂圈便是這樣,“眼看他起硃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有太多像林黛、樂蒂、杜鵑、白小曼那樣的紅顏薄命,或是像餘莎莉、王月汀、蔔萬蒼那樣的晚景淒涼,能像淩波那樣美滿幸福地與愛人一起變老的實屬不多見,4顆星
评分從來隻看過李大導演的電影,沒想到他的文字竟如此風趣幽默,頓時對他颳目相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