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保尔爵士,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932年出生于特里尼达岛上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获奖学金进 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1953年取得学位后迁居伦敦,任职英国广播公司,1957年以《神秘按摩师》正式开 始写作生涯。
奈保尔的作品以小说和游记为主,两者均获高度评价。代表作有:《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河湾》《印度三部曲》等。
在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之前,奈保尔已收获无数荣誉,如英国最富声望的布克奖,毛姆小说奖,莱思纪念奖,霍桑登奖等。1993年,获颁第一届大卫·柯恩英国文学奖,该奖旨在表扬“尚在人世的英国作家一生的成就”。
1962年,奈保尔首次踏访印度-他父祖辈的家园。从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再到他外祖父的故乡,这个有着暖味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与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疏离、鄙夷与失落。春了一贯的冷嘲热讽与孤傲尖酸中,后殖民情境中的印度乱象是那么的令人无奈与绝望。这一年的印度之旅其实也是他企图探询自己的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内心之旅,而他的收获却是看到:印度属于黑夜-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一段漫长的旅程。本书被奈保尔写得像画家做的画,可以说,不论他以何种文学形式书写,他都是个大师!
奈保尔这个名字我真的听了不知道多少次,但一直都不是特别敢读,因为名声太大如雷贯耳,也因为印度这个地方在我心里实在是太大太神秘,不说别的,每年asia week new york上东区几个展印度藏品的画廊就每次在语言上都能震慑到我,从梵文到英文直接就让我懵圈的节奏,觉得这玩意...
评分可取之处:遇到的人和故事。最喜欢的一章是住在旅馆里的那些,欺软怕硬的仆人,尽管他的文笔如此乏味。 印度人很多方面和中国很像,冗繁的官僚机构,低的可怕的办事效率,狡猾而贫穷的老百姓。除了大便用手。 所以我觉得,中国还不是亚洲最糟的国家。
评分刚从土耳其回来的时候,一干朋友的热情还没消褪,热议要出纪念相册。正在讨论如何编排的时候,行事独到的赵大师或曰小焦又语出惊人了(尽管是通过电子邮件的,但惊人效果未减):为什么不干脆用奥罕-帕慕克的七本书作为线索串起来呢?大家噤声了,有修养的人可能要说“不便置喙...
评分夜读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很简单的游记文学,和余秋雨的山居笔记有些类似。但是水平感觉高太多了。余秋雨的只是散文,奈保尔的游记感觉整体上浑然一体,不是那种散淡的感觉。 不仅仅在广度上具有小说的特点,奈保尔的这3部游记在深度上也远非余秋雨能够达到的。余秋雨的文章...
评分奈保尔拥有过人的文笔和洞察力,使得这本印度游记更像是一本剖析 60 年代印度文化的书籍。他特殊的身份(印度裔、英国籍的特立尼达人)带来了一种异于常人的视角,神秘的印度对他来说既新鲜又怀旧,他将那些呈现于表面的文化现象一一拨开,试图探寻这个国度的古老筋脉,并剖析...
奈保爾是有趣的人/07年買的...印度終于開始各種召喚我了.....
评分离小说更近些.
评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笔的画面感很强,对印度文明和百姓生活和心态描写非常传神。同时作者对于印度有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感慨,看得出有种优越感。可是好像这种优越感又并非来自殖民地宗主国,而是特立尼达对于印度的优越感。不知是否正确。
评分故乡永远回不去了,因为你曾经离开过
评分先读第二部再读第一部果然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男人的一切都是时间给的”...啊这个引用好恶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