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內容簡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從旁觀者看,可能是一種可嘆的孤獨,而從當事者看,也許正是“唯我獨尊”。而要真正産生有學術水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往往是既重視史實,又重視現實並帶有超前性,即前鑒於古人,後不讓於來者。至少,包括WIPO知識産權教程、Geller及Nimmer等人的版權法在內的一批庶幾可立於世的專著,是絕無“唯我獨尊”式的孤獨。
擺在我們麵前的這份史料,初看也許會給人一個問號:在因特網時代,它不顯得多餘嗎? 正如80年代有關“信息社會”論的熱,是由計算機廣泛應用帶動起來的,目前,“知識經濟”論之熱,則是由計算機網絡及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帶動起來的。當人們談及,傳統的農業經濟及工業經濟的特點是有形資産起決定作用,而知識經濟則是無形資産起決定作用時,均會想到:知 識産權恰恰是無形資産的重要(或最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經濟中,商品生産“隱形化”。事實上,網絡環境還使商品流通的一部分,也“隱形也”。例如,通過網絡齣售軟件、多媒體、數據庫等等,均已與傳統的市場上齣售有形磁盤、光盤等銷售活動大相徑庭瞭。知識經濟必然、而且已經帶來知識産權保護上全新的問題。而這些新問題,又集中在網絡的應用上。
知識産權的特點之一是“專有性”。而網絡上的知識、信息則多是公開、公知、公用的,極難被權利人控製。知識産權的特點之一是“地域性”。而網絡上知識傳輸的特點則是“無國界性”。上述第一對矛盾,引齣瞭知識産權領域最新的實體法問題。在國際上,有的理論傢提齣以“淡化”、“弱化”知識産權的專有性,來緩解專有性與公開、公用的矛盾。具有代錶性的是日本法學傢中山信弘。而更多的學者,乃至國際公約,則主張以進一步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強化專有性來解決這一矛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96年12月世界知識産權組織主持締結的兩個新的版權條約。其中增加瞭一大批受保護的客體,增列瞭一大批過去不屬於專有權的受保護權利。而美國、歐盟國傢均已準備在1998年到1999年,即進入21世紀之前,修訂本國知識産權法,使之符閤新條約的要求。此外,在商標保護方麵,強化專有性的趨勢則錶現為將馳名商標脫離商品及服務而加以保護。這種強化知識産權專有性的趨勢,應當說對發展中國傢未必有利。但目前尚沒有發展中國傢錶示齣“堅決抵製”。主要原因是:在知識經濟中,強化知識産權保護的趨勢是抵製不瞭的。發展中國傢應及早研究對策。上述第二對矛盾,引齣瞭知識産權保護中最新的程序法問題,亦即在涉外知識産權糾紛中,如何選擇訴訟地及適用法律的問題。過去,絕大多數知識産權侵權訴訟,均以被告所在地或侵權行為發生地為訴訟地、並適用訴訟地(法院所在地)法律。但網絡上的侵權人,往往難以確認其在何處;在實踐中,侵權復製品隻要一上瞭網,全世界任何地點,都可能成為侵權行為發生地。這種狀況,主要是由網絡的無國界性決定的。曾有人提議采取技術措施,限製網絡傳輸的無國界性,以解決上述矛盾。但在實踐中,睏難極大,或根本做不到。於是更多的學者,更多的國傢及地區,實際上正通過加速各國知識産權法律“一體化”的進程,即通過弱化知識産權的地域性,來解決這一矛盾。
國際知識産權法律“一體化”,就要有個共同的標準。多少年來,已確認的專有權,一般不可能再被撤銷。於是,保護麵廣、強度高的發達國傢法律,在大多數國際談判場閤,實際被當成瞭“一體化”的標準。發展中國傢雖然並不情願,卻又阻擋不住。世界貿易組織成立時所訂立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議》,就是違背發展中國傢意願、強化知識産權保護、又不得不被廣大發展中國傢接受的典型一例。看來在這一問題上,發展中國傢也應及早研究對策。 而研究對策的前提,是我們應瞭解知識産權保護的曆史、知識産權的特點、知識産權國際保護的含義,以及知識産權保護的熱點及難點問題。
在哲學上,20世紀初列寜與“經驗批判主義”的論戰結果,使得60年代“基本粒子”的物理學理論,並沒有再度産生齣“物質不見瞭”的較廣泛的迴聲。而一切作品均可以“數字化”為“基本粒子”的現實,則在版權領域實實在在地産生齣與世紀初理論傢們麵對所謂“以太”而産生的“重大發現”。這再次嚮人們展示齣瞭解曆史的必要性。因為從這個角度齣發而推齣的“弱化”理論,與中山信弘等人的理論完全不同。即使人們不願苟同中山先生的理論,也很難否認其理論多少有點新意,算是“一傢之言”。而由數字技術推齣的“弱化”,則是曆史上已在哲學界及版權界均被多次否定的舊論的重復,隻是缺乏曆史知識的論者自己不知而已。
在使更多的研究者乃至實際工作者少走彎路方麵,史料將顯示齣自己的價值。因此,這本版權史料的收集、整理者的工作,將被證明具有不可否認的價值。
發表於2025-01-22
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知識産權 版權 法律史與法律文化 學術 曆史 著作權 法學 中國
中國版權史研究文獻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