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880年左右,托尔斯泰出现了巨大的思想困惑和抑郁,在这期间,他写出了这部作品。全书共分十六卷,追溯了作者五十年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重点描述了作者在东西方各伟大思想、宗教间的求索过程,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灵魂的慰藉。全书思想深刻、内容广博、文风质朴,尤其是对自我的剖析严酷苛刻,是一部难得的伟大心灵史。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享誉世界的作家、思想家。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他也是一颗绚烂的明星。 在他的一生中,他收获过享用不尽的财富、美满幸福的婚姻、以及举世闻名的声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食有佳肴,住有高楼,美女做伴,...
评分托尔斯泰14岁自我意识觉醒,随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折腾才到达零点五即开始发表作品,随后开始各种社会改良失败后的纵欲和旅行,可以说前半生的托尔斯泰一直是一个浪子。 40岁的托尔斯泰终于找到自我并疯狂阅读叔本华,康德等哲学家的书籍以解答一点零之后的人都有的灵魂困惑,51...
评分108年前的今天,在俄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火车站,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带着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宏愿离开了他深爱的人类。不知是否像柏拉图在《裴洞篇》里引用苏格拉底的话,如果死亡能让人寻找到真理,又何须畏惧死亡? 中国人在青云直上、如日中天时往往倾向于儒家,只有孤立无...
评分托尔斯泰忏悔自己作为作家很虚伪,故意把故事写得痛苦和折磨,想以此教育别人。进入作家协会后,拼命写作品,目的是想要赚钱和名声。他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改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却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读遍宗教和各种文章,希望找寻人生的意义,但都找不...
很喜欢托尔斯泰的《童年》和《战争与和平》,清晰、明朗,也看过一些他的日记和书信,可能因为信仰,他对波德莱尔、印象派什么的不接受。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很有同感,也许我就是像他分类的那样“软弱”地活着。但是人走到了“理性”的尽头也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后就跃迁到“非理性”(他的说法)的信仰,不明白不接受这样的跳跃。除了他的四种面对人生虚无的办法之外,还有“西西弗斯“这个方法。另外,正义、博爱、“为了人类”这些人间的信仰也一样可以信靠。
评分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听大师讲述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信仰这样硕大的问题。
评分鬼和慢之后天空最后下起了沙,我何去何从?伏尔泰在冷嘲热讽。信仰完善去走向卑劣的情欲?然后相信诗的意义和生命的意识,虽然近乎病态地骄傲和疯狂地自信。否定了黑格尔和疯子,注定了托翁的半现代性。中国式人生观却有陀神的孩子。韩少功的深渊中生命毫无意义。自杀!梦神!爱情和艺术是个人性的,却不而已!林中路路的终点是迷宫。实验科学和思辨科学,个体性走向整个人类,托翁走向社会主义。哲学是向死而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一切皆二律背反,有解亦无解。叔本华称之教授哲学的东西是太过理智的,无知,享乐,自杀,活着是太过非理智的,或曰实证哲学。偶然性被你唾弃,于是普通人和宗教让你信服,日光流年还是我不相信?人们更喜欢黑暗!选择了灿烂星空,这是哲学是神学是思想,可是我已洗礼后学,怎能不信被抛乃至如其所是?我信死不忏悔
评分最后竟是回到宗教上去……难道就只有宗教这个归宿了吗?
评分译者中文学得不好,似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