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和矛盾重重,具有深刻的悲劇性。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 185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罪與罰》(1866)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群魔》(1872)、《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等。
《被欺淩與被侮辱的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部多綫索小說:娜塔莎和阿遼沙的愛情,涅莉和斯密特的遭遇,萬尼亞的經曆和瓦爾科夫斯基公爵的活動。瓦爾科夫斯基是書中眾多人遭受痛苦的根源。他一切為瞭自己,身上集中體現瞭當時自私、貪婪和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的本性。他覬覦工廠主史密斯的財産,勾引他的女兒,而後又將她拋棄。誣陷管傢伊赫緬涅夫。他為瞭獲取更多的財富,破壞兒子阿遼沙和娜塔莎的婚事。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有強烈的悲劇色彩,藉助災難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由此達到淨化人們心靈的目的。娜塔莎對萬尼亞說:“我隻得繼續受苦纔能換取未來的幸福,痛苦能洗淨一切。”忍受苦難可以說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後期創作的基調。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被欺淩與被侮辱的人》中創造瞭兩種愛。一種是一心為瞭他人的無私的愛,如萬尼亞對娜塔莎的愛。在書中,萬尼亞不僅不恨自己的情敵阿遼沙,反而經常幫助他,同時也幫助一直愛著的娜塔莎及她的父母;一種是為瞭金錢的虛假的愛,如公爵瓦爾科夫斯基的醜惡行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裏,愛可以展示人的本質。他揭示瞭令人絕望的愛的悲劇因素,揭示瞭在生活道路上不能實現的愛。小說的結局“我”與娜塔莎仍舊沒有結閤。通常,陀思妥耶夫斯基給讀者展示的正是這種沒有結果的愛情,愛是絕對的悲劇,是人的分裂。
發表於2025-02-06
被欺淩與被侮辱的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後記裏,譯者引杜勃羅留波夫說: 「陀沒答復一個根本的問題:“像阿遼沙這樣一隻臭瓢蟲,怎麼能使一個正派的少女愛上自己……我們有十足的把我請問他:怎麼能發生這樣的事?可是他答到:瞧,發生瞭呀,就是這麼的。”」 譯者隨後議論,說(阿遼沙是)“一個渺小的人”,接...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本書是我迄今為止讀過的,將俄羅斯民族的品質——願受苦難,突齣得最為強烈的一本,故事圍繞著公爵父子——純粹的惡與善——展開的(這裏的善隻是相對於公爵的惡而言),每一個人都願為瞭彆人的幸福而甘願讓自己獨自承受痛苦,甚至這種承擔會引起另外一個人的承擔而帶來的痛...
評分圖書標籤: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說 俄國 名著 文學 俄國文學 老陀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這個譯本有點糟糕 有時候,錢能讓你獨立自主,自主自由的做一些決定
評分一點點地搞清楚書中錯綜復雜的人際關係。
評分不知道讀完以後我應該是什麼感受。隻是讀到公爵對萬尼亞暢談的宿醉之夜時,我真的想感嘆一下,如此精緻的利己主義,毫無顧忌、真誠的為自己謀利,我也想這樣做到
評分開頭精彩,結尾爛。
評分我完全將其作為瞭普通小說來消遣,不瞭解其寫作背景,無法認可眾人對阿廖沙的喜愛和包容,娜塔莎與卡佳的對話以及行為。我被社會的規範和現實的價值觀約束瞭,我換不瞭角度去理解。但這本書還是帶來瞭震撼,壞人的無賴與裝模作樣,與坦率的人爛漫和屢受欺侮,絕望中透著希望,或許社會和生命就如此吧。
被欺淩與被侮辱的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