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平原
出品人:
页数:471
译者:
出版时间:1998-02
价格:2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035924
丛书系列:学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学术史
  • 陈平原
  • 思想史
  • 历史
  • 章太炎
  • 中国学术
  • 学术
  • 社科
  • 中国现代学术·学术史·思想史·知识分子·文化发展·近代中国·学术传统·思想演变·教育发展·社会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由章太炎、胡适的个案出发,对于二十世纪的学术转型进行论述,从而展开专题研究。为了展现中国学术转型的复杂性,尤其是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已经相当严密的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作者提出了一个基本设想: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中国学术的转型,并以大量的论据、严密的论证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陈平原,1954年生,广东潮州人。198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9月至1994年7月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访问学人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事研究。1997年3月至7月应美中学术交流基金会之邀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主要著作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198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1988)、《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1989)、《千古文人侠客梦》(1992)、《小说史:理论与实践》(1993)、《学者的人间情怀》(1995)、《陈平原小说史论集》(1997)、《陈平原自选集》(1997)、《中华文化通志・散文小说志》(1998)等。治学之余,撰写随笔,借以关注现实人生,并保持心境的洒脱与性情的温润,结集有《阅读日本》等六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年起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研究集刊《学人》。

目录信息

导 言 西潮东渐与旧学新知
一 学术转型与两代人的贡献
二 “西潮”、“古学”与“新知”
三 走向专门家之路
四 章、胡交谊及其象征意义
第一章 求是与致用
一 “学在求是,不以致用”
二 “殚精考索”与“兴起幽情’
三 理器之分与真俗之辨
第二章 官学与私学
一“劝学”与“学隐’
二“学在民间”之自信
三 书院讲学的魅力
四 救学弊与扶微业
第三章 学术与政治
一 参政与回向
二 保国或著书
三 讲学复议政
第四章 专家与通人
一 古老命题的现代诠释
二 “具有广博学识”的专家
三 “博学的人”与“国人导师”
四 从“开山斧”到“绣花针”
第五章 作为新范式的文学史研究
一 从“大胆假设”到“小心求证”
二 双线文学观念
三 历史演进法
四 《红楼梦》自传说
五 整理国故思潮
第六章 关于经学、子学方法之争
一 “治学方法上的根本问题”
二 《庄子》的挑战
三 清儒之得失
四 章、胡之戴震论
五 对于“汉学”的推崇与超越
六 以西学剪裁中国文化?
第七章 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
一 游侠之“逍遥法外”
二 “中国之武士道”
三 对于流血的崇拜
四 暗杀风潮之鼓吹
五 联络会党的策略
六 大小传统之沟通
附 录 自立门户与径行独往――章太炎的
学术品格
第八章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一 被压抑的“文艺复兴”
二 逐渐清晰的文学史图像
三 师心使气与把酒赏菊
四 乱世中的“思想通达”
五 “谬种”与“妖孽”的不同命运
六 千年文脉之接续
第九章 现代中国学者的自我陈述
一 学者为何自述
二 自传与自定年谱
三“我与我的世界”
四“诗与真”的抉择
五“忏悔录”之失落
六“朝花夕拾”与“师友杂忆”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北大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早以文学史的研究成名,近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则致力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1]陈先生才识过人,不出手则已,出手便直指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最重要的问题,所以本书甫出便颇受学术界重视。基于陈先生对于中国文化史的丰富...  

评分

陈平原先生的书,大都具有强烈的可读性,比如《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千古文人侠客梦》以及风靡一时的“大学三书”,这本《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也不例外。究其缘由,乃因陈书大都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爬梳文本细节而构建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文章有脉络有筋骨,有内容有血肉...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评分

初翻此书,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本严格且严肃的“述学”之作,没有陈平原力戒的“背后有‘影事’”之弊,不过联系此书写作的社会环境和陈平原的学术随笔《学者的人间情怀》等,陈平原恐怕醉温之意不在酒,他用“求是”的学术表达着隐含的“致用”,书中弥漫着他自己一再强调的“...  

评分

陈平原先生的书,大都具有强烈的可读性,比如《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千古文人侠客梦》以及风靡一时的“大学三书”,这本《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也不例外。究其缘由,乃因陈书大都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爬梳文本细节而构建出有理有据的文章。文章有脉络有筋骨,有内容有血肉...  

用户评价

评分

余英时用库恩的范式论拍胡适的马屁,就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作者不识,也跟着起哄。

评分

评分

还差一小节没读完,总而言之,陈老师博闻强识,但还是跟随于学界历来的扬章抑胡之风,要是再对胡适宽容一点就好了,除了政治阵营不太对,适之先生也有他的优点,方法论有局促也有创见,现在老是在说反理性,其实我看中国就是缺乏了理性,真正地能做到科学化就好了。

评分

两次读,都未能读完,尤其是读章太炎。

评分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并非“西学东渐”所能一言蔽之。在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新知”根植于“古学”基因而萌生在“西潮”的刺激下。章太炎与胡适先生正是这两种通变的典范。若是依《庄子·天下》式的“道术批评”观之,现代中国全面接轨西式的分科治学,在“裂变”的退步路线外,还添上了改弦更张(抑或邯郸学步?)后的步履蹒跚。传统中国自有“通人”与“专家”之别,但这品级之上还包裹着“天人合一”的圆融,所以“儒生”可拾级而上“博览古今”。而分科治学中的“专家”,在“唯一”的上帝或真理统治下,很难也不再妄想由精深至广博。是书延续了著者鲜明的治学特色,在看似的共识与常识上触发新意——无论是大处着眼“晚清志士的游侠心态”、“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还是辨别发微诸如周氏兄弟评价陶渊明、颜之推时的暗中较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