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

自杀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Emile Durkheim (1858-1917)涂尔干(杜尔克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学科奠基人之一。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887~1902年,在波尔多大学教书,并在那里创建了法国第一个教育学和社会学系。1891年,被任命为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1898年,创建了法国《社会学年鉴》。围绕这一刊物形成了一批年轻社会学家的团体──法国社会学年鉴派。1902年后执教于巴黎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位反战学者的学术研究,他的儿子和许多学生死于战场,他受到极大的刺激。1917年11月15日在巴黎去世。主要著作有:《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等。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涂尔干
出品人:
页数:165
译者: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23.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0092684
丛书系列:西方经典悦读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涂尔干 
  • 自杀 
  • 心理 
  • 实证主义 
  • 法国 
  • 社科 
  • 社会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自杀论》是埃米尔•迪尔凯姆的一部重要社会学著作,它和《社会分工论》内容十分密切,也可以说,它是《社会分工论》的续篇。因为在《社会分工论》的最后一部分已对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社会病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知道会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自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之所以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无重大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然而它跟社会环境、其中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动荡、改朝换代、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从5月开始,富士康“跳楼事件”频频发生,一系列的“N连跳”出现在各家新闻媒体的头版,各界人士纷纷将焦点投向这一神秘的全球代工帝国——富士康,企求能够正确的解决方案解除燃眉之急。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并没有道出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核心问题所在,因此,作者特此翻阅...  

评分

评分

想想还是在这篇文章贴在中文版的自杀论后面吧,因为观众可以稍微多一点。 涂尔干的自杀论常被认为是定量统计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开山之作(其实此说并不准确,同时代用定量方法的还有杜波伊斯),确立了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典范,最起码,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涂尔干的自杀论...  

评分

首先,“人为什么自杀?因为社会太乱了呗”,不论是作为读后感还是作为简介,都歪曲了Durkheim的本意。 Durkheim区分了自杀的三种类型,社会失范导致的自杀仅仅是其中一种。社会太乱固然导致自杀率增加,但社会过于有序,自杀率也随之增高。事实上,自杀率呈波状,社会整合程度...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社会与人的关系就像一对互相拉锯的力

评分

大量的数据说理

评分

条理清晰论述明确,读完之后终于切身体会到大学写论文的时候老师所说的“文科生总是喜欢把论文写成议论文”的意思了。。。。事实证明理科的方法论完全适合研究文科性质的问题。比起Durkheim得出的关于自杀的结论,我觉得他分析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的筛选对样本的分类更值得推崇。毕竟社会在变迁一个多世纪前得出的结论放现在未必完全适用。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加觉得普罗大众对于某件事物的概念应该和学术专攻人士脑内的概念完全是两种东西,对于没有尝试涉及过的领域不可妄言。有空补完下商务印书馆的完整版吧。

评分

“事实上,当今社会的家庭结构早已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消除了家庭对自杀的预防作用。一般而言,子女长大后便外出求学,外出立业,家庭成员彼此分散而居,早已不是传统的家庭状态了。传统的家庭社会是一个集合体,世代相传的姓氏、祖屋、士地、声誉等是彼此联系的感情纽带;但如今,这一切都正在消失,家庭状态早就异于过往的传统家庭了,家庭成员的生活因此出现了极大的空虚。而恰恰是这种空虚导致了已婚者和独身者自杀人数的增加。”面对家庭结构的改变采取何种行动应对,作者引行会组织为例,但未具体探明。以上让我思考现代城市的建设当如何巧妙创新去安排,方能为传统纽带的重塑助力呢?

评分

数据和理论守旧却不会过时的一本社会学经典。自杀是人类普遍和恒定存在的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