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1840~1928)英国诗人、小说家。他是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晚年以其出色的诗歌开拓了英国20世纪的文学。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于英国西南部的一个小村庄,毗邻多塞特郡大荒原,这里的自然环境日后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亲是石匠,但爱好音乐。父母都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
哈代的文学生涯开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改事小说创作。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1874)。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
哈代一生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还乡》和《卡斯特桥市长》。诗8集,共918首,此外,还有许多以“威塞克斯故事”为总名的中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史诗剧《列王》。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发表于2024-12-23
无名的裘德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首先,我在听毛宁的“欧洲特快车”,很伤感,请允许我沉浸到这种伤感音乐中,对于一个没事找抽型的人这很有必要。所以,这个评论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感伤的个人的女性化的。 其次,我觉得很悲伤,因为“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话说黄昏真的是个很要命的时间段。 最后...
评分与姐妹篇《德伯家的苔丝》相较,我更喜欢这一本。看过同名的电影,凯特·温斯莱特主演,胜于《泰坦尼克》中的表现。裘德·福里与苏的故事,因胶片的具象化作用,变得很难遗忘。不过,原著中的菲洛岑与亚拉贝拉,比电影中的还要惹人厌。
评分首先,我在听毛宁的“欧洲特快车”,很伤感,请允许我沉浸到这种伤感音乐中,对于一个没事找抽型的人这很有必要。所以,这个评论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感伤的个人的女性化的。 其次,我觉得很悲伤,因为“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话说黄昏真的是个很要命的时间段。 最后...
评分无名的裘德色调斑斓。大半部都是阳光斑驳的山谷,宁静祥和,好像小小的裘德柔软的内心和一腔热忱就能点亮工业革命后的英国那种阴冷黑暗。裘德跟苔丝很像,内心一直纯真善良,唯一的区别就是裘德后来被生活折磨的黯淡了熄灭了,而苔丝却幸运的到最后还赤子一般闪耀着勃勃生机,...
图书标签: 哈代 小说 英国文学 英国 外国文学 无名的裘德 悲剧 文学
《无名的裘德》主要内容:在哈代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袭德》又是时间跨度较长的一部。故事开端,男主人公仅十一岁,父母双亡,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灵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进的宏志大愿。他初为乡村面包店小厮,后为石匠学徒,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于高等学府广厦深院的大门之外,甫届三十,壮志未酬而身先死。袭德的这番经历,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乡村教育逐渐普及后有知识的一代青年劳动者要求改变自身地位的图影。淑作为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子,社会地位与裘德大同小异。不过身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已经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逊一筹抵挡恶势力的勇敢执著。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类型的青年男女,经过自我奋斗,向来不乏成功之例,但终属凤毛麟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也终难如愿。哈代以他自称的“诚挚派”小说家的态度,塑造了这一对失败者,这本身就具有一种社会批判的力度。
很早前看的,补上。
评分痛彻
评分1993年4月5日。
评分印象深刻的两个面孔:憔悴、可怜的费劳孙,时光老人苍白的死脸
评分写得甚揪心,不折不扣的幻灭文学。出生于农夫家庭,自小在家乡山顶遥望牛津剑桥的天际线,裘德总是梦想长大了去做绅士学者的,以为只要利用做石匠之余学好拉丁文,啃破经书便有一日加封进爵,晋身高雅社会。他的梦想完全是精神性的,很少世俗功利的成分,因此也敲不开世俗的大门。他的悲剧在于他向来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对通向目标的现实途径完全不得要领,却终身不改其信念……
无名的裘德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