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峻,本名陈代俊,原籍四川资阳,现定居成都。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大中文系,执业媒体,业余文学创作,曾获全国及四川省多项文学奖。1990年代转入民国学术史及学人研究,著有《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李济传》等。
★余英时、王汎森、王明珂、罗志田 热诚推荐
★许倬云 感慨作序:读了岱峻先生的大作,既感亲切,又多感慨。这本书中的故事,在我而言,犹如家乘。
★百余幅珍稀照片再现学人风采,第一手资料讲述家常琐事、私情恩怨,真正做到“图文并茂”
★为山坳上的学术殿堂立碑 为凄风苦雨中的学人塑像
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
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时期的故事为重点,对胡适、李济、傅斯年、董作宾、夏鼐、梁思永、梁思成、林徽因、游寿、曾昭燏等学者作了深入细致的描摹,昔日生活宛然眼前,人物性情跃然纸上,如实展现了一辈学人在战乱年代扎根山坳的学术追求与家庭生活,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际与家国命运。
作者治学勤谨,爬梳史籍、钩沉史事、探访史迹,还原史实。材料丰赡,视角独特,往往从平凡琐事切入历史肌理,把社会生活与学术思想巧妙地勾联起来,呈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书行文平易,故事生动,并配有大量罕见的历史照片,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民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距今不远,所以很多的东西保存下来。书写民国历史并不容易,一旦梳理不好就会给人一种繁杂琐碎或者泛泛而谈的感觉。事实上,很多写民国的书都把重点放在了名人的趣闻轶事上。如此一来,虽然阅读的乐趣增加了,但前面所说的观感就不可避免地产...
评分经过艰苦卓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们所创立的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虽然对于中国历史来讲,它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是如我一样的绝大多数国人对那段芜杂、战乱、割据、纷...
评分岱峻先生,作为数十年专事于民国学人研究的独立学者,从百万字计数的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查证中,于文字和图像里,梳理建构出《民国衣冠》的“第三空间”。 这个“第三空间”将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同时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先两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
评分民国时代的文人士子,有着深厚的哲学素养,及对待学术时宗教般奋不顾身的情怀。时局的动乱使他们尤为知晓自己要面临的责任。困顿艰难反而会激发他们进取的决心。他们大抵受着两种文化的熏陶,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如同筋骨,撑起为人道德的一面;西方的科学如同血液,流淌在学...
评分恕我孤陋寡闻,咋一看这本书的书名《民国衣冠》,我还不知道这本书讲的是民国时期的什么东西的,看了副标题——风雨中研院,才明白过来,讲的是关于中研究的那些事儿和那些人儿吧!民国时候的中研院(中央研究院的简称),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也阅读过相关书籍,它是民国...
大陆作者写那段历史,往往是罗列史料、点到为止。像是穿着雨衣洗澡,怎么都不舒服。台湾前必要加中国二字,一股妓女圈地的气势,失了真,也失了价值。倒是里面的图片精良珍贵,很多都是第一次见到,推荐下。
评分撇去那些人物个人的魅力,就书而言,文笔是很干净的。否则就没有那些鲜活的面容了。
评分知识分子饱经离乱之痛,不论抗战内战,不论留在大陆还是赴台去国,这批中国最优秀的学人几乎都没有能才尽其用,“既予之厚,何夺之速”?实在让人倍感沉痛。
评分当闲话小报稀里哗啦读完鸟,即予之厚,何夺之速?弱智儿童欢乐多
评分有些语句可读性稍差。内容很好。傅斯年和胡适有意思。台湾非佳所,国内更猥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