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1580-1644)字玄房,号初成,一名凌波,一字波厈,别号即空观主人,湖州府乌程县晟舍镇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雕版印书家。
凌濛初是晟舍凌氏的五代孙。凌氏家族三国时原居山东莒县,因凌操、凌统随孙策父子征战而迁居浙江余杭。唐代再迁安徽歙县,一支迁浙江富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又迁安徽宣城,一支仍回余杭,大约11世纪又先后播迁浙江浦江、安徽宁国,到北宋末年由安徽迁至安吉,元末,因避战乱又散居四方。据宗谱《晟舍谱系考》,有凌益、凌谦两支相继居归安县练溪(今湖州练市镇)。凌谦的玄孙凌敷出赘晟舍闵氏,此为乌程晟舍凌氏的世祖。晟舍镇凌氏一族,到凌濛初一代已历4世。高祖凌敷,曾祖凌震,祖父凌约言,父亲凌迪知。
凌濛初祖先世代为官。其高祖凌敷前,代有闻人。仕吴者有车骑将军凌统,仕唐者有度支尚书凌准,仕宋者有平章凌景夏、华文阁待制凌哲,仕元者有秘书监少监凌时中、翰林直学士凌懋翁,明代有应天府治中凌贤、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凌晏如。凌濛初的曾祖凌震博洽群籍,颇有文名,以贡为黔阳县学训导,提督宝山书院。凌震上任后“严立科条,劝能惩惰,日与讲劘,一时士类改观”。〔1〕祖父凌约言,以史学著称,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授南直隶全椒知县,历任沔阳知州、庐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员外郎等职。约言为官理事干练,不受贿贪赃,正直不阿,豪猾震慑,“所在咸有政绩”。〔2〕约言“知全椒县邑,称大治。会河南寇师尚反,将突县境,约言选兵甲为三覆以待之,贼遁去”,“擢知沔阳,筑下流之堤以捍荆湖汉沔渚水,水暴不能损稼,人相率呼为凌公堤”。〔3〕著有《凤笙阁简抄》、《椒沔稿》、《病稿偶录》,见者无不推服。父亲凌迪知,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工部郎中,奉命督造斋谯之“十坛”,以致得罪内宦,遭谗贬常州府同知。在常州任上“除黠盗,署开州,行条鞭法,无往不宜,行于海内皆称善”。〔4〕罢归故里后,著书立说,有《万姓统谱》、《名公翰藻》、《氏族博考》、《大学衍义补英华》、《史记评林》、《名世类苑》、《文林绮绣》等传世。凌濛初有湛初、润初、涵初3位兄长,湛初、润初在凌濛初出世前已去世,但也有多种著作留世。值得一提的还有其叔父凌稚隆,亦可谓笃志好学,满腹经纶,著作宏富。清康熙间(1662—1722)刊刻的影响颇大的《佩文韵府》其实就是在稚隆的160余卷的大型辞书《五车韵瑞》基础上增补而成的。《佩文韵府》乃《四库全书》中篇幅字数最大的一部著作,稚隆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实在功不可没。
书香门弟,家学渊源,为凌濛初早年读书应举提供了良好条件,也决定了他早年的抱负。官宦世家,忠臣后裔,则影响了凌濛初思想中正统的一面,忠君报国、致君尧舜是其主要内容。
交流名士 崭露头角
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息给幼年时代的凌濛初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他12岁入学,开始系统的文化学习,18岁以优异学业补廪膳生,成了泮宫中的佼佼者。在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的同时,凌濛初还广泛涉猎经史文艺。他天资聪颖,诗词歌赋无不精通,17岁之前,就被著名理学家、户部尚书耿定向“目为天下士”。24岁时凌濛初曾上书国子祭酒刘氏。刘氏非常欣赏凌濛初的出众才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耿定力。耿定力即耿定向的弟弟,时任司马,在社会上较有名望,他青睐凌濛初的时文,多次向人赞赏说:“这是我的同事的儿子,哥哥耿定向曾夸他为‘天下士’,难道你不知道吗?”〔5〕此语一出,凌濛初的声名大震。
凌濛初果然不负众望,开始崭露头角。同年,他与好友、著名文人冯梦祯同游吴地。在太湖之中的船上,两人携带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禅喜集》,切磋研讨,愈读兴致愈高,在书上写下了许多评语。这可算凌濛初从事文学生涯的开始。他的杰出才华也在这些评语中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万历三十四年(1606),凌濛初第一部带有自己研究心得的《后汉书纂评》在南京刊刻行世,由著名文人王稚登为之序。3年后,凌濛初30岁,开始定居南京珍珠桥,自此与外界的交往更趋频繁广泛。客观上居处便利的地理位置,主观上自身卓越的文学才能,使不少文彦俊士与之订交。文坛硕儒袁中道是凌濛初家的座上客,过往甚密。袁中道《游居柿录》有记金陵事云:“珍珠桥晤湖州凌初成,见壁间挂刘松年画两人对弈,作深思状,相叹以为人物之工如此,近世自文衡山以后,人物不可观矣”。袁中道在同卷中还两次提到他赴珍珠桥玩赏并“大会文士”,其中也包括凌濛初在内。可见他们两人是相知相得的朋友。
凌濛初还结识戏曲大家汤显祖,与其有书札往复。至今仍能在汤显祖文集中见到《答凌初成》一文。在此文中,汤显祖除了论述自己的创作思想外,还对凌濛初编撰的杂剧多加赞美,认为它们“缓隐浓淡,大合家门。至于才情,烂漫陆离。叹时道古,可笑可悲,定时名乎”,评价很高。在轰动一时的“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中,凌濛初有自己的艺术见地,他从“本色”的艺术观出发,对汤、沈两家各有褒贬,然对汤氏的作品以称颂为多,在以后撰写的《谭曲杂札》中还引用过汤显祖给他信内的原话。
其时凌濛初年轻好学,才情横溢,虽入世不深、初涉文场,却成了令人注目的文坛新秀。
蹇顿场屋 功名无就
凌濛初十八岁“补廪生”,看似前程似锦,不料自此蹇顿场屋,屡试不举。万历二十八年(1600),凌濛初前往杭州参加乡试。明代以八股取士,科举必须研习专讲八股制艺的“贴括”之学。当时许多读书人为了顺利踏入仕途,“贴括之外,不知有所谓经史也”,以至发生了考上进士却不知道司马迁《史记》的怪事。凌濛初读书兼收并蓄,未能专攻“贴括”之学,尽管腹有诗书,下笔成篇,却没有考中举人,以备榜落选。这一年十二月,凌濛初父亲迪知去世,按照礼制守丧3年。服丧期满后又参加了一次乡试,依然以备榜落选。当时考举人,除了参加本籍的乡试,还可以监生或贡生的身份到国子监参加国子监的考试。凌濛初两次乡试落第,就到南京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仍然以备榜落选。凌濛初后又长途跋涉赶到北京参加国子监的考试,结果仍是以备榜落选。凌濛初在科场中屡遭挫折,耗磨了半生精力,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失去了希望和信心,于是写下了《绝交举子书》,准备在杼山和戴山间筑一精舍,以归隐终老。然而,此念只是凌濛初一时之冲动,根深蒂固的功名心理与埋藏心底的济世欲望最终将这种冲动压抑下去,使其从未形成归隐山林、终老乡间的举动。
天启三年(1623),凌濛初走上了赴都谒选之路。明代的贡生,大体是多次考不上举人的资格比较老的府县学生员,被选拔、推荐上去的。贡入都,多不能立即选官,要入国学读书,称贡监。选取岁贡,在明代,一方面是帝王对读书士子“给出路”政策的体现,一方面又是府县学的生员考不取举人,找不到出路,时运背晦的屈就。凌濛初被推贡的心情是矛盾而苦闷的。在入都就选途中,凌濛初遇见了刚任朝庭要职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朱国桢。朱国桢与凌家是世交,他对凌濛初的文名早就有所闻,两人同舟前往,一路上谈得十分投机。尤其是对“经济之术”,几乎是不谋而合。
为挤进仕途凌濛初也作过努力。他曾与南都中有影响的仕人建立过联系。其中存明确记载的就有当时的礼部尚书李维桢。凌濛初在与其交往中,曾向李氏递进过自己所整理辑补的林逋诗集。凌濛初的这一举动固然与他俩有着相接近的文学见解有关,如都崇尚真情、自然,不满于“后七子”崇古文风等,但亦不能相除类似“唐人温卷”的作用,希望在科举仕进上得到李维桢的推荐与提携。然而诸多原因,凌濛初仍屡败场屋。
散曲青楼 无聊度日
举业的不顺、怀才不遇的精神打击使凌濛初心情沮丧,在百无聊赖之时,他曾经与落魄士子、青楼歌伎、书商小贩及其他三教九流为伍。因资料缺乏具体情况难以详知,但从他流传下来的几支散曲中可窥见一斑。
《套数•惜别》是凌濛初为一青楼妓女而作的,其序言诉说了一个凄怨动人的故事:移居异乡的主人公,正处于愁苦孤寥的心境,不意间结识了一位“仙旆”佳人,且“两情俱畅,一意为欢”,然好景不长,这位青楼佳丽突然受到恶势力的迫害,难以在此继续为生,只得远走高飞,以避不测之祸。而一介书生又无以为助,只能执手相送,“徒使青衫泪湿”。聊以慰藉心灵的情人已“蒙尘”而去,胸中涌上莫大失落与惆怅,更带来心境的忧伤与寂寥,于是凌濛初写下这令人伤感的《惜别》。这套散曲回忆他与此妓往昔的欢爱,抒写了他们离别时缠绵之情。
《夜窗话旧》是凌濛初为一洛阳名妓所作的。说他在窘困之际,与洛阳名妓一见倾心,订结三生之约的往事。这首散曲前亦有个序言,道出了曲中唱腔的全部含义:青楼名妓河阳氏与一文士偶然相识,结果两情相悦,定结三生之约。凌濛初笔下的这位洛阳名妓是令人称颂的,她“身处花丛”尚有“侠骨”之气,闲居“绮阁”无失“文心”蕴藉,既具“扬声云遏”、“敛袂风回”的风度气质,又有让人“争挥买笑之金”、“沓至缠头之锦”的身份地位。可是“绸缪屡束,薄幸时遭”的生活处境令其“长颦西子之眉”,身心难觅宁静,故而对世俗之奉迎“夷然如不屑意,黯矣而欲销魂”。心志所至,竟钟情于“飘蓬浪迹”的落魄文士,置家徒四壁于不顾,结“三生”之盟于无愧,甘愿承受生活的清苦,倾心于“窗下明灯”的淡泊人生,其志可赞,其情可叹。
还有一支题为《伤逝》的散曲,没有序言点明写作的意图,从曲题与曲文看,这是一首悼亡词,为哀悼一个曾与自己“蕙怅鸾床”共同生活过的青楼女子的病逝而作的挽歌。
凌濛初作为一位正直又有志于济时匡世的封建士子有过涉足青楼妓院的生活经历,一方面是当时社会风气影响下的文人时尚使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也与他举业不顺,寻求刺激、求取超脱有关。
著述宏富 “二拍”问世
凌濛初的第一部著作是《后汉书纂评》,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南京刊刻行世。此后由于屡次科场失意的不断打击,更加潜心于著述。凌濛初一生著述极丰:文学创作方面,有诗文《国门集》、《国门乙集》、《鸡讲斋诗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杂剧《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蓦忽姻缘》、《莽择配》、《穴地报仇》、《宋公明闹元宵》、《刘伯伦》、《祢正平》、《桃花庄》等13种;传奇《衫襟记》、《合剑记》、《雪荷记》3种。学术研究方面,有经学著作《诗逆》、《诗言翼》、《诗经人物考》、《圣门传诗嫡冢》;史学著作《倪思史汉异同补评》、《左传合鲭》、《战国策概》、《十六国春秋删正》等;曲学著作《潭学杂记》、《西厢记五本解证》、《红袖曲谱》、《燕筑讴》等;其它或内容不甚详的有《嬴滕三札》、《惑溺供》、《荡栉后录》、《已编蠢涎》、《郭正域选诗注》、《选赋朱批》等。另外凌濛初还选编了散曲集《南音三籁》,诗文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禅喜集评》等。在凌濛初丰富的著述中,小说、戏剧及曲学著作不仅在数量上几乎与儒家经史研究及正宗诗文平分秋色,而且在质量上大大高于后者。而最有价值,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它们是我国最早的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小说集,凌濛初也因而成了我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白话小说家之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别写于天启七年(1627)和崇祯五年(1632)。凌濛初创作“二拍”的动机,据《拍案惊奇•序》和《二刻拍案惊奇•小引》大致有三:一是应书商所邀。由于冯梦龙的“三言”“行世颇捷”,于是凌濛初即在“肆中人”的要求下编撰起《拍案惊奇》,由于《拍案惊奇》问世后反响极大,销路畅通,在书商的怂恿下,凌濛初又开始了《二刻拍案惊奇》的创作。二是救时匡弊、挽救颓风。明代中后期,社会风气渐趋淫靡,小说创作亦堕入恶道,产生了一大批格调低下,以描写男女淫乱为主的艳情小说。凌濛初认为这些小说“广摭诬选”,“亵秽不忍闻”,背离了小说创作“劝善惩恶,有益风化”的宗旨。他再三声明自己创作“两拍”“意存劝戒,不为风雅罪人”。三是,宣泄苦闷,创作自娱。举业上的坎坷多艰,使他郁郁不乐,愁苦万端,为宣泄苦闷,抒发悒郁情怀,以游戏笔墨求取精神的慰藉。
“二拍”的内容概括起来大致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描写爱情与妇女问题的。这在“二拍”中占有重大比重。这一题材的作品很大部分肯定了青年男女,特别是年轻女性对爱情坚贞的信念、大胆的追求,反对“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陈旧观念,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在这一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少还表现与肯定了青年男女,特别是女性对情欲的积极追求,这是肯定人欲的晚明启蒙思潮的鲜明体现。从肯定情欲的观念出发,不少作品对那些受情欲驱使而失去贞操的妇女表示宽容和同情。二是描写商人与商业活动的。这在“二拍”中也占相当的比重。在“二拍”所描写的众多商人形象中,大部分是正面人物。他们忠厚老实,买卖公平,对事业、爱情追求执着,并最终获得成功。“二拍”也描写了一大批反面的商人形象,有癖好女色的,有狠心刻毒的,有嫌贫爱富的,有凶暴残忍的、有薄情厌旧的。“二拍”不仅刻划了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商人,还写到了世人对商人和经商行业的看法,已视经商为正道、善业,不仅认为官宦人家与商人通婚是门当户对,商人甚至高于读书人;商人的将本求利,也被视为正当的谋生手段;他们对金银财货的追求,被当作美好的理想愿望;对商人的活动不以“义”来评价,只是单纯地叙写和赞颂商人追求暴富的商业活动。三是描写官吏及其活动的。“二拍”写了不少贪官和酷吏。有贪赃枉法的,有谋通强盗的,有官盗一体的,有循私舞弊的,有买官卖官的。“二拍”也写了不少的好官。他们能主持正义,为民伸冤。四是描写社会险恶,世风颓废的。有描写盗贼横行不法的,有骗子行骗的,有僧尼道士淫乱不法的,有贪图钱财,事亲不孝,甚至家庭成员反目成仇的。
“二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世俗社会的生活风貌,鲜明地体现出反抗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时代精神,它是明代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它生动地反映了明代随着社会阶级关系的改变而发生的生活观念的变化,表现了金钱对封建社会的腐蚀和冲击,形象地勾勒出一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中国社会的生活画卷。它肯定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求和聚敛,不仅赞扬人们通过经商致富,对通过其它途径获取财富的行为也表示支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反对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外,“两拍”肯定人类对情欲的积极追求,对那些受情欲驱使失去贞操的妇女,表示了宽容和谅解,显示出与传统相背离的道德标准。它还肯定每一个人都有生存权力,鼓励人们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去追求自身的幸福,体现出新的人生价值观念,表现了尊重个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意识。
“二拍”基本上是凌濛初个人独立创作的,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它标志着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已由集体的锤炼跃进到个人的创造,由说话人的技艺转为作家的文学创作,由娱乐听众的手段变成教育讽劝的工具,它已成了作家的自觉的事业了。它是我国古代白话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拍”较之“三言”其撷取的社会内容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正在崛起的城市市民阶层的普遍要求与思想情感,从中折射出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风貌、时代精神。因此,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时代,这是“二拍”的价值所在。
校雠群书 刻版饮誉
凌濛初在从事各种研究与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家传的刻版印书之业。晟舍是湖州著名的刻书之乡。凌氏与同里闵氏,“两家当日,席丰履厚,其贤者伏居乡里,不问世事。诵诗读书之余,专以刻书相竞。”〔6〕凌濛初之父迪知致仕时,年仅38岁,罢归晟舍后,著书刻书34年。据朱国桢《缮部绎泉公行状》载,凌迪知当时常与被称为明代“后七子”的王世美、徐中行两家讨论校刻秦汉诸书之事。并称“义例纲领,一经裁定,井井可观。于是凌氏书布天下,干摩所指多及其庐”。〔7〕当时晟舍附近的织里一带书铺林立,凌家在织里就设有书坊,雇用了许多刻工,仅明万历三年(1575)刻《国朝名世类苑》就用刻工15人。据不完全统计,凌迪知刊刻有《国朝名公瀚藻》52卷、《古今万姓统谱》146卷附《氏族博考》14卷、《皇名经世类苑》46卷和《文林绮绣》59卷。
凌濛初叔遇知(稚隆)也是笃志好学、满腹经纶之士。雕版刻印也享誉一时,曾刊刻《史记评林》130卷、《五车韵瑞》160卷、《春秋左传评注测义》70卷、《史记纂》24卷、《汉书评林》100卷和《吕氏春秋》26卷。
凌濛初的父辈虽然编纂刻印了不少书,但凌氏经营套版印刷则是从凌濛初开始。其套版印书有《瑟琶记》4卷,《诗选》7卷,《李于麟话诗广选》7卷,《陶靖节集》8卷,《王摩诘诗集》7卷,《孟东野集》10卷,《苏老泉全集》12卷,《东坡禅喜集》14卷,《苏长公启表》等等。凌濛初所刻之书所用纸墨俱善,纸大都用上等洁白的绵纸和宣纸,偶而用竹纸的,其质地也坚韧耐久。所用墨也是上等好墨,印成的书籍字体清晰,黑而有光,而且一开卷便有一股书香扑面而来。由于纸墨方面用料讲究,极大地提高了套版印刷品的质量。凌濛初所刻之书刻印也非常精美。如《世说新语》3卷,正文为墨色,刘辰翁所批用蓝色,王世懋所批用朱色,刘应登所批用黄色,连同正文共是4色套印。套印本的技术要求很高,然而在凌刻本中却少有诸色交错重迭和套版用错的现象。凌濛初所刻的小说、戏曲和佛经都附有精致的插图,如《西厢记》有插图20幅,由著名画家王文衡绘,著名徽派刻家新安黄一彬刻。点笔工致,刀法精妙入微,是凌刻绘图本之冠。又如《释迦如来成道记》题太原王勃撰,卷端绘释迦像,题苏台弟子王文衡写,上刻沈约铭,又附谢康乐《维摩诘十譬赞》4页,把一本经书刻得美不胜收。凌濛初所刻基本是名家和名人所选之书,而且十分注重选择好的底本和名人的批点本来刻印。凌濛初之刻《琵琶记》用的是旧藏臞仙本,且“毫发毕遵,有疑必阙”,〔8〕显示自己格守原本的态度。凌濛初之所以不用时本,是因为时本对元本《琵琶记》大加增减,致使颠倒讹谬,而世人则不复睹元本之真面目。为了改变面貌,凌濛初一直想得一善本而正之,因此在得到臞仙本,非常高兴,“亟以公诸人。”〔9〕凌濛初曾刻过《世说新语》,他先是得到了“发明详备,可称巨观”的刻自豫章藩司的王世懋的批点本,后又得到了冯梦祯秘藏的刘辰翁、刘应登两家的批点本,于是才“刻之为鼓吹”。〔10〕凌濛初刻《诗选》亦是用“高视阔步,得其大端”的郭正域的批点本。〔11〕由于凌氏刻本慎选底本、刻印精美、所用纸墨俱善,故“凌刻本”在明末风靡一时,盛享名气。据著名文学家、评论家陈继儒说:“吴兴朱评书籍出,无问贫富,垂涎购之。”〔12〕可见套印本在当时的热销程度。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郑振铎高度称赞凌氏的套版印刷,他说:“……凌濛初所刻更佳,往往附于插图,精绝一世,为中国雕版术史上黄金时代的最高作品之一”。由于凌濛初及与他同里的闵齐伋等人的努力,湖州的套版印刷在全国取得了领先的地位,明万历(1573—1617)年间的文学家、藏书家胡应麟在比较了当时的各种版本后说:“余所见当今刻本苏、常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骤精,几与苏常争价”;〔13〕同代文学家谢肇淛亦称“金陵、新安、吴兴三地,剞劂之精,不下宋版”;〔14〕同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盛赞晟舍闵氏和凌氏的套版印刷,将它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并列为中华印刷史上的“三变”。〔15〕凌氏和闵氏的套版印刷是中华印刷史上光辉的一页。
入仕赴选 勤勉为政
凌濛初虽然无意再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但也不愿意做个山人隐士,儒家入世救民的观念是他行为的准则,“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人生价值取向的主要坐标。因此凌濛初在完成“二拍”之后,于崇祯七年(1634)55岁时又赴京谒选,结果终于以副贡授上海丞。
县丞是八品官员,负责一个县的赋粮催征和督运,以及缉捕罪犯,维护地方治安。崇祯年间(1628—1644),内乱外患接踵而至。以努尔哈赤为首的满族崛起于山海关外,不时越过长城,深入畿辅,大肆掳掠后扬长而去。中原、陕甘地区流民起义此起彼伏,声势日益浩大。明政府为了应付对内对外战争,不断增派粮饷,对江南地区的征收尤为峻急,明代后期漕运弊端滋生,负责督运粮饷的官员因不能按期完成任务受处罚的很多。凌濛初虽然官卑职小,却勤于职守,亲自督运,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运送粮食的任务而且根据切身体验,写成了《北输前、后赋》,受到上司的赞赏,委任他管理海防事务。在“署海防事”时,凌濛初发现当地盐政积弊甚大,灶户盐商与胥吏勾结从中作弊,凌濛初决意予以整顿。他创立井字法,把盐堆作九垛为一井,每一井大小高下如一,派一名盐场官员看守清点,盐的产量和税收“锱铢无爽”,〔16〕盐政为之一清,沿海盐场都仿效此法。凌濛初在上海八年,政绩卓越,被擢升为徐州府判,去任前“卧辙攀辕,涕泣阻道者,踵相接也”。〔17〕在徐州通判任上,凌濛初分署房村,治理黄河。房村地处交通要道,对岸是吕梁洪,扼守着南北航运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他上任不久,发现每当春天桃花水发时,洪水泛滥成灾,居民流离失所,经过实地考察后,与负责治河的官员方允立商量,在沿岸构筑防波堤,阻挡了洪水的冲击。房村治水的成功,使他的声名再次大振,受到了两淮巡抚路振飞的多次表奖。
凌濛初在房村竭力治河之时,明王朝已面临覆灭边缘。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经过多年奋战,已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他们分别从陕甘、四川进兵中原,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各地民众分起响应。淮徐地区有陈小乙,自号萧王,占据丰城,拥兵数万,声势浩大。其党扫地王等的势力甚至越出了淮徐地区而扩及山东。淮徐兵备道何腾蛟奉命征剿,秣马厉兵,誓师于吕梁洪上。适大风扬沙,官兵连遭败战。在商讨对策的会议上部下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独凌濛初无言而退。当晚何腾蛟单独召见凌濛初,询及对策,凌濛初于是献《剿寇十策》:一曰宽抚宥;二曰行疑间;三曰据形胜;四曰练乡勇;五曰信赏罚;六曰出奇兵;七曰置弩车;八曰伏地雷;九曰广应援;十曰出滞狱。何腾蛟阅后大喜,当即与凌濛初结盟,呼凌濛初为十九兄。此后依计行事,先行抚宥、疑间、应援、奇兵、赏罚五策,果然连挫对手,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凌濛初又自告奋勇单骑赶往丰城义军大营,劝说陈小乙投降。陈小乙在账下排列刀枪剑戟,喝令左右把凌濛初绑起来斩首。凌濛初毫无惧色,慷慨陈言,陈小乙最终接受招抚。因平“寇”有功,何腾蛟升任楚抚。何腾蛟升官后,即向朝庭保举凌濛初为监军佥事。然而凌濛初的上司也非常看重凌濛初的才能,便以“萧寇初平,河上方起”,〔18〕吕梁洪为要害之地,非凌濛初不能料理为由,不放他走。因此凌濛初仍居房村,料理河事。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封国号为“大顺”,旋即挥师东进,连克太原、大同直逼北京,明王朝岌岌可危。正月初七晚,农民起义的洪流如潮水般的直泻徐州,其中有一支队伍扫掠了房村。本来,凌濛初与各村分别已把乡兵组织起来,相约某处如遭农民起义军攻击,即放鸰鸽作为信号,近处乡兵即来救援;如果人数很多,即点燃烽火,各处乡兵都来救援。这时农民起义军猛攻徐州城,各处乡兵都不敢来救援。初九清晨,密密麻麻的农民起义军包围了房村,凌濛初率众坚守,心力交瘁,呕血数升,他深知命不保夕,让人扶着与对方对话:“我已力竭,活不过明天了,你们不要伤害城中的百姓”。十二日清晨,凌濛初呕血不止,他对乡民们说:“我活着不能保护你们,死了也要变成厉鬼剿灭贼寇”。说完向着起义军连呼三声:“不要伤我百姓”遂呕血身亡。〔19〕
凌濛初的一生,是一个悲剧。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本可以干一番他所向往的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使他历尽磨难,明末农民起义的风暴又把他推向阶级生死博斗的风口浪尖,从地主阶级立场出发,力拒农民起义而死,在凌濛初来说是实现了济世救民的抱负和杀身成仁的志节,然而,凌濛初死后才两个月,明王朝就在李自成起义的打击下灭亡了。
凌濛初又是幸运的,举业的不顺,使他把精力投向了雕版印刷和著述。精美的套版印刷,提升了湖州印刷业在全国地位,揭开了中华印刷发展史光辉的一页,历史将记住他。更重要的是,作为拟话本小说的第一人,通俗文学的创作实践者,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他不朽的大名。
凌濛初终以小说创作而彪炳千古,非以盖世勋业而留名汗青。
注:
〔1〕〔4〕同治《湖州府志》卷75《人物传•文学二》。
〔2〕[明]凌迪知刻《古今万姓统谱》卷56。
〔3〕同治《湖州府志》卷72《人物传•政绩二》。
〔5〕[明]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载:“服阕,上
书于刘大司成。刘甚奇之,以其书示少司马定力耿
公。耿曰:此‘予年家子也,先孟恭简公尝目为天下
士,君未之识耶’”。
〔6〕周越然《书谈•套印书》。见《小说月报》1931年
第22卷第7期。
〔7〕[明]朱国桢《缮部绎泉公行状》。
〔8〕〔9〕[明]凌濛初刻《琵琶记•凡例》。
〔10〕参见赵红绢《凌濛初考论》页99,黄山书社2001
年9月版。
〔11〕[明]凌濛初刻《诗选•序》。
〔12〕[明]闵刻《史记钞•序》。
〔13〕[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4。
〔14〕[明]谢肇浙《五杂俎》卷13。
〔15〕[明]陈继儒《史记钞•序》。
〔16〕〔17〕〔18〕[明]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
发表于2024-09-13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凌濛初 话本 小说 古典文学 短篇小说集 古典 中国古典文学 古典小说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ISBN:9787806651476,作者:(明)凌濛初 著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奸尸的故事
评分多年以前的迷恋,那连接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故事,让我摆脱了现实,让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身披长袍的书生,漫步在长安城的青石大路上
评分十多年前买的一本书,书中的内容都看完了,闲置在书柜中已经很久了。
评分十多年前买的一本书,书中的内容都看完了,闲置在书柜中已经很久了。
评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个奸尸的故事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