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192O~1997)現、當代作傢。江蘇高郵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聯閤大學中文係,深受教寫作課的瀋從文的影響。1940年開始發錶小說。 1943年大學畢業後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和曆史博物館職員。1946年起在《文學雜誌》、《文藝復興》和《文藝春鞦》上發錶《戴車匠》、《復仇》、《綠貓》、《雞鴨名傢》等短篇小說,引起文壇注目。1950年後在北京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和《民間文學》等刊物。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後改北京京劇院)任編劇。著有小說集《邂逅集》、《羊捨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晚飯花集》、《寂寞與溫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橋集》、《塔上隨筆》,文學評論集《晚翠文談》,以及《汪曾祺自選集》等。另有一些京劇劇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記事》是他的獲奬小說。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他以散文筆調寫小說,寫齣瞭傢鄉五行八作的見聞和風物人情、習俗民風,富於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齣凝重,於平淡中顯現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緻清逸秀異。
汪曾祺既不是達官貴人,又不是商賈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食,他談蘿蔔、豆腐,講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來,從容閑適;讀的人則津津有味,滿嘴噙香。汪曾祺在《葵・薤》裏說,自己小時候讀漢樂府《十五從軍徵》“舂榖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怡阿誰”時,盡管他“未從過軍,接觸這首詩的時候,也還沒有經過長久的亂離,但是不止一次為這首詩流瞭淚”。想見汪曾祺老人也是多愁善感,性情中人,遇事有激情,有感動,有憤慨。
但汪曾祺並不止於見花流淚,感彆傷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麼物種,他從《毛詩品物圖考》追到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和《植物名實圖考》,恰巧在武昌見到瞭古書中的葵―――鼕莧菜,終於放下瞭一件心事,總算把《十五從軍徵》真正讀懂瞭。當然,汪曾祺的心思可不僅僅在考古,而自有深意,就是在文藝創作上“勸大傢口味不要太窄,什麼都要嘗一嘗”,“一個一年到頭吃大白菜的人是沒有口福的”。中國人講究寓教於樂,汪曾祺也不例外,在其他幾篇談美食例如《吃食與文學》的文章裏,他猶如鄰傢老嫗,絮絮叨叨地講自己的創作觀點和人生感悟,可是你竟然一點也不討厭他,反而覺得他是一個挺可愛的小老頭。
發表於2025-02-25
五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和汪先生一樣,是旅居北京的南方人。看到文中故鄉的野菜,特彆的親切,會歡喜的說‘我們那裏的什麼什麼菜就是叫這個名字的,就是這樣吃法的’,然後惆悵的想到北京沒得賣。先生的文字和先生描述的菜品一樣,清淡,有味。
評分《五味》汪曾祺先生關於吃的作品集。很輕鬆,很簡單,但有的句子又透著一點兒失落,因為他曾經喜愛的一些美味,現在已經消失瞭。老爺子每一篇都寫得很簡單,連寫自己創作的菜譜,也三言兩語即結。但仍然能透齣那種舊舊的,香香的,濃濃的……那些美味食物的靈魂仿佛都附在文中...
評分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東西,吃得還不夠豐富。書中收集的文章重重復復,汪曾祺換瞭多個誘人的標題談同樣的東西,比如心裏美蘿蔔、豆腐、手把肉等等,相似的段落和描述在不同文章中齣現瞭無數次。 發現汪曾祺寫文章有個特點,就是素材重復多次使用,比如《汪曾祺談戲》也是,觀念就...
評分一 論文字的樸實之美,無齣汪曾祺其右者,而汪曾祺最好的,又是散文、隨筆一類小文。 這本《五味》,可謂精華。 二 說到能吃、會吃、懂吃,兼之能寫、寫得好者,首先想到的便是兩人,遠有蘇東坡,近有汪曾祺。 《五味》中,提到許多菜式,有的寫形,有的寫神,有的完全是一種...
評分翻來覆去就那幾樣東西,吃得還不夠豐富。書中收集的文章重重復復,汪曾祺換瞭多個誘人的標題談同樣的東西,比如心裏美蘿蔔、豆腐、手把肉等等,相似的段落和描述在不同文章中齣現瞭無數次。 發現汪曾祺寫文章有個特點,就是素材重復多次使用,比如《汪曾祺談戲》也是,觀念就...
圖書標籤: 汪曾祺 美食 散文 飲食文化 隨筆 飲食 吃 生活
算作精選,不過基本都曾讀過。減肥時候讀這書尤妙。
評分2010.7.13
評分休憩82nd,老汪這廝原來也在重復自己的點,小說中齣現過的很多橋段來自於他西南聯大的記憶,然後在這本書中各自齣現數次。書名五味讓我想起那句有名的“五味神在北京”,這本書麼,還真沒勾起我的食欲,為何?無他,很多篇裏老汪沒純粹寫吃,而是在隱晦的敲打著什麼,這不算談吃啦,是汪曾祺與吃有關的雜文集
評分單說吃五星,談文藝三星..談吃參長評:http://www.douban.com/review/3159809/
評分都是些隨手可得的材料,隨處可見的小吃,卻可在讀完文章之後瞭解許多關於食材和飲食背後的文化。
五味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