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768年9月4日生于法国布列塔尼伊勒-维莱讷省的圣马洛市,1848年7月4日卒于巴黎。拿破仑时期曾任驻罗马使馆秘书,波旁王朝复辟后成为贵族院议员,先后担任驻瑞典和德国的外交官,及驻英国大使,并于1823年出任外交大臣。著有小说《阿达拉》、《勒内》、《基督教真谛》,长篇自传《墓中回忆录》等,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发表于2025-02-02
墓畔回忆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是在图书馆发现的这本书的,但是看的简洁版的,很薄的。一口气就看完了,最吸引我的是作者那优美的语言,还有作者那对往事不断地回忆和假如!看来作者真正的希望把自己的这本著作看成希望对子孙有所教义的遗产。其实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把它看做是一本历史书看待,那个动荡的19...
评分说是回忆录,其实是一部集大成主义的作品,记录、传记、评论、游记、书信和感想等,林林总总一应俱全。本书作者完全是散文式、片断式创作手法。而时间上则跨越了数十年,可以这么说,夏多布里昂用其后半生去写这部作品。其实夏多布里昂靠此一本书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所以严格来...
评分 评分我看散文较少,概因好的散文会让心弦颤动余音不绝,比如《我与地坛》;但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散文要么心弦颤不起来,要么心弦早已震断。要不是为了千书斩,我也不会打开这本蒙尘许久的书。简言之,我从没在一部散文作品中看到这么瑰丽、冷峻、孤单、矫情且充满淡淡哀伤的...
评分作者文笔非常优美,全篇充满一种忧郁的气质。个人更喜欢他关于自己童年和少年时期回忆的那几篇。 政治有分派别,美好的文字却无疆界。
图书标签: 夏多布里昂 回忆录 法国 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 墓畔回忆录 传记 文学
《墓畔回忆录》:墓志铭既可指勒之碑石的诗体或散文体铭文,也可指任何类似墓志的悼念性质的文字。这部《墓畔回忆录》,也可算是作者给自己写的一种墓志铭。
鸟之将死,其名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两年完成的这部巨著,确是道出了他内心的真实。
这真实的主题就是伤逝,叹人生短暂,哀时光易逝,用文字与手中的笔挣扎着反抗时间。
把往昔留住,把现在留住,把未来留住,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岁月的山坡……
浪漫主义文学赞成者或反对者,回忆录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传记文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死亡文化之研究家或厌恶者,大中学生……
一个挣扎着反抗时间的老人,终于敌不过时光的流逝,完成从摇篮到墓地的长旅……
大约七十岁的时候,他在圣马洛港外一座名叫格朗贝的孤岛上,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十年后,他被安葬到这里,没有墓碑,没有铭文,没有装饰,只有无名方石一块,上面立着粗硕的十字架。孤独地,骄傲地,默默地面对大海……
这坟墓的墓志铭很长,名字就叫《墓畔回忆录》,其中有这样的话:生命于我是不适合的,死亡于我也许更加相宜。
希腊、罗马的墓地,常设在城郊的道旁;埃及的墓地,常设在尼罗河畔;惟有作者的这墓地,选在汹涌大海的波涛声里……
我也得想想我的墓志铭……
评分娓娓道来。别字太多。印刷质量也是一般。
评分当年在图书馆是多想把它给偷走……
评分夏多布里昂符合我对浪漫派作者的一切想象,最爱读他写自己的童年(大致作家们在年迈时回忆起自己的幼年和青春时期,都会投掷出最温柔和深情的目光,迟缓地、小心翼翼地用笔记录如蝉翼般易碎的梦幻),好几次看到他写他家族的城堡、家人还有如影随形的孤独时,热泪都在眼眶里打转。读完这本书我几乎认定自己彻头彻尾“浪漫主义”。不过当人不可避免地卷进时代的车轨中后,便显得渺小、无力、徒劳,后半本关于政治、权力更迭和对世界的探索,反而没那么可人了。因而减星。
评分读《墓畔回忆录》,费时十余日,更像是耗尽了我整整一生。其间几欲辍卷,一如偶尔撒手,但人生如此漫长,岂是说撒得就撒得!读完是书,垂垂老矣,如果不是楼下的车声、市声、调笑声,真有墓畔徜徉,垂死病中惊坐起的感觉。是书虽纵横捭阖六十年,纸上英雄,成了英雄冢;镜里美人,化作美人尘。政治这些就俗了。故读拿破仑、雷卡米耶夫人等处,未免不几番流连几番致意。至于其他,异国情调,儿时芜梦,亦多有会心焉。
墓畔回忆录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