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9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发表于2025-04-11
多余的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前几年新东方上市,俞敏洪接受记者采访说,其实他做新东方的本意就是被老婆骂没本事,想挣点钱去美国留学。后来做大了一点,他就把在美国混的徐小平、王强等哥们叫回来,一起挣钱一起嗨皮。老俞说现在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最希望的生活是挣一定的钱,同时和哥们...
评分瞿秋白之死,一种政治同一种文化交相抵触过后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痕迹。 到那时还可以看得清那个绝灭着的黑夜。偶像在走下神坛的那一瞬间,生命在荣誉和崇高面前黯然失色贬值,一朵花叹息着飘落在案头上的时候,我仍可以像抓住一个梦似的捕捉...
评分《多余的话》,足够蛊惑。 如果,只读该书前八篇文章,我想,读者如你,和许多人一样都会惊叹:“与其格瓦拉,不如瞿秋白;与其一味革命,不如革命中反思,反思中革命。” 好吧,照着瞿秋白临终的反思:“因为‘历史的误会’,我十五年来勉强做着政治工作……在当时是形格势禁...
评分《多余的话》,足够蛊惑。 如果,只读该书前八篇文章,我想,读者如你,和许多人一样都会惊叹:“与其格瓦拉,不如瞿秋白;与其一味革命,不如革命中反思,反思中革命。” 好吧,照着瞿秋白临终的反思:“因为‘历史的误会’,我十五年来勉强做着政治工作……在当时是形格势禁...
评分记得是去年吧,在起点大神的书中读到“潘驴邓小闲”这个词,虽然觉得有趣,但是以为是那位大神自己造的呢。这两天读《多余的话》,猛然发现这位先烈居然也用了这个词。由此对这个词产生了兴趣,Google了一把,发现这个词似乎《水浒》和《金瓶梅》都有出现,具体情节发生在西门...
图书标签: 瞿秋白 回忆录 遗书 历史 文学 政治 中国 秋白为霜
作为著名作家见证过苏俄的革命,作为党的领袖领导过中国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早期阶段的斗争的瞿秋白,在生命尽头写下了本书,却表达了对政治的困惑倦怠,对文人生活的热爱眷恋。书本透露出来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其独特的遭际及其折射的社会、历史、文化的渊源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书的出版为我们研究瞿秋白、进而回顾20世纪知识分子革命者的心路历程,保存了珍贵的原创史料,展现了选编者深刻的洞见和幽邃的视角。
「已经放弃思考了,还去怀疑什么呢」……就,常读常新。
评分抑郁症文艺青年的惨痛革命史,睁开眼看了西方读了理论,但是无论如何敌不过现实的复杂、沉重与苦难
评分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
评分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世界第一。
评分瞿秋白的《多余的话》让人明白了什么叫“身不由己”。一个酷爱文学的人,一个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的人,在一个充满战争、非友即敌的时代,被卷入了政治机器中。其结果是何等的惨烈:被国民党当作仇敌而遭枪杀;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又被共产党当作叛徒的证据,对他的殉职不但无动于衷,还百般污蔑指责,甚至在文革时掘其坟墓并抛尸。历史的真伪或许难以辨认,但瞿秋白的遗书多少是他人生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他真实的一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的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因为女儿不是他亲生的,所以打上引号,但又视如己出,这样的好人怎能让人说忘就忘?
多余的话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