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齣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曾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核心成員之一,後因分歧與弗氏告破裂。創立個體心理學,另建立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曾主持召開五次國際個體心理學會議。1934年定居紐約,1937年赴蘇格蘭亞伯丁做演講時病逝。主要著作作:《超越自卑》《生活的科學》、《人類麵臨的挑戰》《神經癥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神經癥問題》《理解人類本性》等。
A・阿德勒一生著作豐富。《自卑與超越》一書,成書於A・阿德勒思想最為成熟的時期。自從心理分析大師弗洛伊德以泛性論為基礎,主張人類的一切行為均可溯源於“性”以來,便有許多繼起的精神分析傢紛紛提齣不同的意見,對弗氏的泛性論作種種修正。這些新的觀念統稱為“新心理分析學派”,A・阿德勒卻以“自卑情結”為中心思想,創立瞭“個體心理學”,並成為一個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齣於自卑感及對自卑感的剋服與超越。這就是《自卑與超越》的主要思想內容。在該書裏,作者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瞭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很多空話,營養不多,有些時候感覺作者很像聖母。尤其把人生意義簡單定義為為他人做貢獻,然而卻說不齣為什麼簡單地隻是為他人服務,為他人服務人生意義是什麼。作者認為留給人類後世的遺産都是大部分人認為有意義的並且是為他人做齣貢獻的作品,所以我們要以為他人做貢獻而活...
評分1986年,安徽宣城 新華書店,高中生的我,進去瞧瞭瞧,看瞭看封麵,讀瞭讀前言,翻瞭翻內容,讀瞭兩段文字後,決定花1.60元買下來。不貴,真的。(1984年年底的通貨膨脹,令萬元戶已不再是罕見瞭。) (如果你想知道當時的封麵 ,可以看一眼:http://www.douban.com/subject/1...
評分什麼是自卑?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書給齣的定義是,“當個人麵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錶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齣現的情緒便是自卑情緒。” 人類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睏難。我們常常希望我們能對目前的地位進行改進,這種想法可以說是一種廣義的自卑感...
評分習慣瞭讀完一本書,或者看完一部電影先到豆瓣上來看看彆人的評價,似乎更能有助於理解這部作品。第一次自己也來試著寫寫感受,盡管膚淺,卻是自己最真實的體驗。 書裏提到的最初體驗,讓我著迷,原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風格都在4、5歲的時候就已經形成瞭,我也努力地迴想我的最初...
評分什麼是自卑?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在此書給齣的定義是,“當個人麵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錶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齣現的情緒便是自卑情緒。” 人類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睏難。我們常常希望我們能對目前的地位進行改進,這種想法可以說是一種廣義的自卑感...
大傢都有病係列
评分特彆好的一本書。因為最近在踐行“每天一本書”的計劃,在略有些不方便做筆記的情況下快速翻完瞭這本書。值得以後再細讀。除瞭“性格與童年有關”這樣的心理學常識之外,作者詳細地寫瞭人格與傢庭、愛情、學校、青春期等等的關係。尤其讓我深入瞭對婚姻和生育的理解:影響人類發展的三大係帶:環境、種族、性彆。我們談太多自由,談太少閤作,然而,實際上,我們需要跟環境閤作、跟不同社會階層、群體閤作、跟另一種性彆的人學習閤作。而婚姻與生育,就是習得性彆閤作最重要的方式。在這樣的閤作而不僅僅是自由裏,擺正自己的位置。
评分前三章字字珠璣~後幾章不感興趣~嗯,主要是強調閤作,算是比較主流的思想吧。正好前一本讀的《人性》強調個體獨立,嗯,乍一看兩相矛盾,不過喜歡這樣的思想碰撞~PS:原來我覺得特立獨行還挺沾沾自喜的~看完這本有種原來我也在犯罪邊緣徘徊的趕腳~嗯,應該對彆人感興趣一點~閤作!
评分“職業”、“人及其同伴”、“愛情與婚姻”
评分圖書館藉的。某同學在扉頁題詞:鄙人強力推薦!2006.6 下麵另一同學書:頂! 我也頂一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