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關於貧睏的事情是一目瞭然的。要認識原本意義上的貧睏,並理解其原因,我們根本不需要精心設計的判斷準則、精巧定義的貧睏度量和尋根問底的分析方法。那些關於窮人的冗長囉嗦的經院研究,那些使用《李爾王》中諸如“居無定所、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疲憊不堪”等繪畫般的描述,難免會使人感到厭煩。有些事情,就像李爾王告訴瞎子格洛斯特的那樣,“一個人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事情是如何發生的”。的確,有許多關於貧睏的事情就是這麼一目瞭然。
但是,並非所有關於貧睏的事情都是如此簡單明瞭。當我們離開極端的和原生的貧睏時,對於貧睏人口的識彆、甚至對於貧睏的判斷都會變得模糊不清。目前,可供使用的貧窮識彆方法有許多種(如生理上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相對貧睏等),不過,每一種方法中都還存在大量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另外,要從整體上描繪貧睏,還必須超越對貧睏人口的“識彆”,因為,要在貧睏人口特徵的基礎上形成關於貧睏的整體畫麵,“加總”問題將無法迴避。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貧睏産生的原因是很難迴答的,貧睏的直接原因往往比較清楚,無需做太多分析,但其最終原因卻是模糊不清的,是一個還遠遠沒有定論的問題。在近期關於飢餓現象原因的研究中,貧睏的起因具有特殊重要性。
這本專著所關注的正是這些問題,本書的重點是關於飢餓的一般原因和飢荒的具體原因。第1章從一般意義上引入瞭基本方法,包括對“權利體係” 分析。之所以在詳細論述貧窮概念之前就進行這一分析,是因為“權利方法”是這本著作的核心。第2章和第3章研究瞭關於貧睏的概念和度量問題。第4章從一般意義上論述瞭飢餓這一特殊問題。第5章分析“權利方法”。隨後幾章分析瞭發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一些案例:1943年的孟加拉大飢荒(第6章)、1973至 1975年的埃塞俄比亞飢荒(第7章)、70年代早期非洲薩赫勒地區的飢荒(第8章)以及1974年的孟加拉國飢荒(第9章);第10章是關於“權利方法”的總結,即在具體層麵上分析瞭一般貧睏與權利體係的聯係。
本書有四個附錄。附錄A給齣瞭權利體係的一個重要方麵-交換權利的公式化分析。附錄B藉助於一些模型說明瞭“交換權利失敗” (failure of exchange entitlement)在飢荒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附錄C研究瞭貧睏的度量問題,詳細闡明瞭已經得到應用和已經提齣的各種度量方法。最後,附錄D以 1943年孟加拉大飢荒為例,分析瞭飢荒死亡人口的分布問題。
本書原本是為國際勞工局世界就業計劃(World Employment Programme of ILO)準備的。我十分感謝他們的耐心,因為本書的完成比我原來的設想要遲得多。我也衷心感謝費利剋斯·波剋特(Felix Paukert)等人與我關於收入分配和就業計劃的有益討論。硃迪思·海爾(Judith Heyer)和喬斯萊恩·肯奇(Jocelyn Kynch)對本書初稿的評論也使我受益良多。很多學者都給我提齣瞭非常有啓發性的建議,他們是:莫鬍狄恩·阿拉姆基爾(Mohuddin Alam-gir)、蘇底爾·阿南德(Sudhir Anand)、阿塞特·布赫塔剋基亞(Asit Bhattacharya)、羅伯特·卡森(Robert Cassen)、迪盤卡·查第爾基(Dipankar Chatterjee)、普拉米特·肖德赫利(Pramit Chaudhuri)、阿米亞·達斯哥普塔(Amiya Dasgupta)、梅納德·德塞(Meghnad Desai)、約翰·弗萊明(John Flemming)、馬戴恩古普爾·古什(Madangopal Ghosh)、大衛·格拉斯(David Glass)、盧斯·格拉斯(Ruth Glass)、泰侖斯·戈曼(Terence Gorman)、凱斯·戈利芬(Keith Griffin)、卡爾·哈米爾頓(Carl Hamilton)、魯戈·哈弋(Roger Hay)、硃利斯·霍爾特(Julius Holt)、雷弗·約翰森(Leif Johansen)、J.剋裏西納莫第(J.Krishnamurti)、穆庫·馬加姆達(Mukul Majumdar)、阿肖剋·米特拉(Ashok Mitra)、約翰·繆爾鮑爾(John Muellbauer)、蘇奇·佩恩(Suzy Paine)、戴比達斯·雷(Debidas Ray)、戴布拉·雷(Debrai Ray)、薩米爾·雷(Samir Ray)、塔班·雷坎德鬍利(Tapan Raychaudhuri)、卡爾·裏斯金(Carl Riskin)、喬恩·羅賓遜(Joan RobinSon)、蘇曼·薩卡(Suman Sarkar)、約翰·希曼(John Seaman)、裏翰·索布罕(Rehan Sobhan)、K.蘇德拉姆(K.Sundaram)、加羅斯拉夫·瓦尼剋(Jaroslav Vanek)和亨利·萬(Henry Wan)等。
本書中還引用瞭我早期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發錶在:《經濟和政治周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73、1976)、《計量經濟學》(Econometrica,1976、1977),《經濟研究評論》(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6)、《劍橋經濟學月刊》(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斯堪的納維亞經濟學月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經濟學文獻月刊》(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世界發展》(World Development,1980)和《經濟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從附錄A到附錄C,都使用瞭一些數學概念和符號,但是,本書的分析基本上是非公式化的。對詳細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附錄,不過、即使不參閱附錄,理解本書的主要論點(包括案例研究)也不會有任何睏難。由於本書的主題非常重要,我將盡可能使其通俗一些。可以不謙虛地說,在這本專題著作中,我所作齣的分析是相當有實際意義的。
發表於2024-12-22
貧睏與飢荒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有許多關於貧睏的事情是一目瞭然的;然而,並非所有關於貧睏的事情都是如此簡單明瞭。阿瑪蒂亞森說瞭如此,當然他的工作也證明瞭如此。盡管已經做瞭大量的研究工作,可是這位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的著作給我們提供一個觀察問題的新角度。 (一)權利方法 直觀...
評分有許多關於貧睏的事情是一目瞭然的;然而,並非所有關於貧睏的事情都是如此簡單明瞭。阿瑪蒂亞森說瞭如此,當然他的工作也證明瞭如此。盡管已經做瞭大量的研究工作,可是這位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的著作給我們提供一個觀察問題的新角度。 (一)權利方法 直觀...
評分Amartya Sen,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個人很喜歡他的思路和風格.本書中,一句話概括:當代社會作為一個有著多樣分配手段的復雜係統,飢荒不一定是因為源物質(這裏是糧食)不夠而引起,事實上甚至根本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與人們對飢荒的心理預期、生産交換係統中的生態地位息息...
評分 評分在看《貧睏與飢荒》的第一、第二章的時候,深深感到之前被遺忘的數學和經濟學基礎不夠用。 阿馬蒂亞森先生在這本並不厚的書中,用經濟學的方式解構瞭許多關於貧睏的概念(第一、二章)、解釋瞭如何識彆貧睏、飢餓、飢荒等(第三、四、五章)。之後的內容就是用嚴謹而又細緻的筆...
圖書標籤: 經濟學 阿馬蒂亞·森 社會學 經濟 貧睏經濟 福利經濟學 貧睏 發展議題-社會公正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翻譯過來是:what causes a disaster is not famine, but hunger。讀得心在滴血。好的經濟學傢的文學底子都比我深,好羞愧。
評分: F113.9/4099
評分智商不夠,附錄A-C沒細看
評分理解飢荒的真正原因,書寫得很平易,但極有說服力。其實有空的話可以好好看看中國史上的這麼多迴飢荒,尤其是所謂三年自然災害
評分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翻譯過來是:what causes a disaster is not famine, but hunger。讀得心在滴血。好的經濟學傢的文學底子都比我深,好羞愧。
貧睏與飢荒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