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仰慕清初學者顧炎武的人格,更名絳,號太炎,以號行於世,浙江餘杭人。近代著名學者,思想傢、革命傢,清末民初民族革命的代錶人物之一。
章氏一生講學不止,弟子遍及天下,在當代國學研究界的影響巨大。本書選入其中後期兩次具有代錶性的國學講演之記錄。全書嚴謹大方,足可窺見國學總體概貌之一斑,乃是國學愛好者、研究者最佳指引之書。
《國故論衡》是蓬萊閣叢書中的一冊。本叢書輯取其中尤具開創性而篇幅不大者,並約請當今著名專傢為之導讀,不僅梳理其理論框架,剔抉其精義要眇,更著重揭櫫其學術源流、曆史文化背景,及撰作者當時特定的情境與心態,從而在幫助讀者確切理解原著的同時,凸現大師們的學術個性。相信這一設計,會比單齣原著,或籠統抽繹當時學風特點,來得更切近可靠。
發表於2025-04-23
國故論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章太炎對“文”做過清晰的本體論界說:“文學者,以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顯然,章氏所言說的“文”,是一個比現代漢語中通常被理解的、以情感為中心的“文學”概念更加寬廣的義界。 章氏對文學的定義如何建立?在《文學總略》中,從外延來看,章氏...
評分章太炎《國學概論》讀書報告 餘近日選修文新學院美學課程。該課老師將其授課重點放諸西方美學。餘課外參閱宗白華先生之《中國美學史論集》,發現中西方美學的巨大差異,進而恍惚於中西方文化及文明差異之鴻溝,惶惶不得所終。遂欲歸其本源,欲探國學之究竟,以澆心中之塊壘。...
評分很小的冊子,細讀瞭開篇曹聚仁的《小識》和第一章概論;瀏覽瞭之後的篇章與結論。收獲如下: 一、《小識》列齣瞭四個為何學習國學的理由:1.國學對中國人的思維、行動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有必要明白什麼是精華,什麼是遺腐。2.避免當權、當政者利用“國學”來愚弄、奴役平頭...
評分所謂大師之作的舉重若輕,深入淺齣,大抵就是這個樣子。 章先生素以罵人知名,此書所論鄙薄者多,中意者少,果然是書如其人。 關於唐以後再無好詩的看法,曹雪芹和魯迅應該都錶達過。章大師更狠,“全篇好是古詩的特色,一二句好是此後(指梁末)的定評”,連唐詩也一起鄙視瞭...
圖書標籤: 章太炎 國學 學術史 晚清-民國學者 曆史 蓬萊閣叢書 古典文學 小學
點校極不負責!
評分《辨詩》篇
評分五四之後,鬍適提齣“整理國故”,不乏有太炎先生的影子。可惜是各位大師時也有把歷史擠在權利一旁的東西。季羨林本學梵文,竟也成瞭這方麵的開拓者;連魯迅都搞瞭個《中國小說史》。不想,好的東西自然需要係統整理、分析、適量普及。。。真實的情況麼不免令人淚沾衣襟,這個國傢的詩詞歌賦文學音樂美術繪畫建築雕塑哲學美學數學還要靠鬼佬研究嘖嘖http://page.renren.com/601637553/channel-noteshow-897900894
評分《辨詩》篇
評分小學篇看得我好絕望,音韻學沒有基礎實在太難讀懂
國故論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