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梁启超他在清华大学等校讲义基础上形成的一部名著。该书收录中国迄止近代之学术史方面重要典籍,意在勾勒中国学术发展之脉络及学术发展研究之水准,期为后世之有关研究提供资料与借鉴。
學術史為考見一國學術思想、門派、流變、發展之記錄。在中國古代,主要表現為學案類著作。逮至近代,方出現現代意義上的學術史著作。不知古,安知今。本叢編收錄中国迄止近代之學術史方面之重要典籍,意在勾勒中國學術發展之脉絡及學術發展研究之水準,期為後世之有關研究提供資料與龜鑒。叢編由王寧、孟蓬生先生主其事;《清儒學案》前此未有排印本行世,由陳祖武先生獨力點校。故《前言》各异。為便于有關研究與兩岸交流,本叢編以繁體字排印。
对于有清一代的腐儒们,一直都不太在意。 一则,我一直都以为满人占中国,应当属于外族入侵(满人的祖先就去金人),所以在清朝当官的腐儒们就是失节,按照现在的青年人的常用说法就是"汉奸",这些腐儒们张嘴孔孟,却根本无法实践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评分第一次读梁启超先生的长篇文章,还是《李鸿章传》从此就被深深吸引,这本书的评价则比那本更高。 随着学科的专门化和西方教育体系在中国的普及,“国学”成了个单独的学科,但是提到这些,或者是从现代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等角度,对古代文献仅当做资料进行现代分析...
评分一、时代背景 本书原为梁启超于1923-1924 年间在清华大学的讲义,后根据听讲者回忆整理成书。彼时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内军阀割据,国外一战刚结束。在文化上,新文化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让梁启超在内的许多文人感觉到了危机。初读时我还在疑惑,内...
评分作者:李成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讲师) 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梁任公称道王念孙《广雅疏证》说: 石臞七十六岁才着手著此书,每日限定注若干个字,一日都不旷课,到临终前四年才成,所以这部书可算他晚年精心结撰之作。昔郦道元作《水经注》,论者咸谓注优于经...
评分“满洲人的征服事业,初时像很容易,越下去越感困难。……满 洲人虽仅用四十日工夫便奠定北京,却须用四十年工夫才得有全中国。他们在这四十年里头,对于统治中国人方针,积了好些经验。他们觉得武力制服那些降将悍卒没有多大困难,最难缠的是班‘念书人’,尤其是少数有学问的...
繁体版
评分繁体版
评分繁体版
评分梁任公论清代学术史,与钱宾四不同。梁任公是就学论学,虽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但行笔落文并不一定围绕为中心展开。但宾四先生之论三百年学术史,是在皇军以北平为战场的背景下书写,因此笔墨淋漓,饱含夷夏之辨、民族情怀,自所不免。读两种三百年学术史之不同,为之感慨。
评分繁体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