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上學時期名璿,後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於河北省香河縣一農傢。1936年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係畢業。曾教中學、大學,任編輯。學業方麵興趣廣泛,博覽,古今中外,人推為雜傢。較為專者為語文、中國古典、人生哲學。勤於寫作。自雲亦忠於寫作,不宜寫者不寫,寫則必以真麵目對人。著述早期偏於語文方麵,齣版者有《文言文選讀》、《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話》、《作文雜談》等。其後齣版者有《佛教與中國文學》、《禪外說禪》、《負暄瑣話》、《詩詞讀寫叢話》、《順生論》等。將刊印者有《談文論語集》、《說夢樓談屑》、《流年碎影》等。現任人民教育齣版社特約編輯審。
作者取曬太陽時閑話之義,於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寫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學為中心的舊人舊事,得章太炎、黃晦聞等六十餘篇,集為《負暄瑣話》,於1986年齣版。用意是記可傳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說“是當作詩和史寫的”,因而筆下總是輕鬆中含有嚴肅,幽默中含有淚水。齣版以後,國內外報刊曾發錶多篇評介文章,認為作者有卓識和深情,以行雲流水、衝淡自然之筆寫今世之《世說新語》,描畫“逝者如斯”而寓悲憫人之懷,惜古憐今之趣,書格之奇,文筆之高,為近年所罕見。
發表於2025-04-13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認為,照著書上的許多名字按圖索驥,也能找到很多有價值的書來讀。文如其名,中行之道,筆下人物,生動有趣,是平時見不到的側麵。那麼多得享大名或是學術成就高的人物,生活中也普普通通,卻又有自己獨特的堅守。全書像是封麵所畫的一位閑散老人,在搖椅上嚮身邊的人講述他...
評分張老的這本書讓我想到瞭葉兆言的《雜花生樹》,雖然兩人學識經曆、人生曆程不盡相同,但無論是自己親曆還是從父輩處得來的耳濡目染,都存在著一個共同點:一種觸摸曆史的滄桑!
評分買到這本書是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有次心情不好逛舊書店,看到架上這本《續話》,記得以前在某個地方看到過張中行這個名字,就買瞭下來,然後在中大的一個自習室,一口氣讀完瞭大半。 喜歡這本書主要有兩點:第一個是作者淡泊的生活態度。第二是作者對人物的評價,真是一語中的...
評分耐心讀瞭60%,實在不忍續讀,中行老人臧否人物有失厚道中行啊。迴望“順生論”實則順命不順生,“禪外說禪”確乎在禪外也,托大瞭。 --------------------------------------- -------------------------------------
評分突然發現《非常道2》的段子有那麼多截自《負暄瑣話》,編排的先後幾乎與原書無異,語句更極少改動,若有改動也是隻減無增。我一直覺著掌故學猥瑣不堪,那是針對窺私意淫的內容和對事實稽考的避重就輕,是考據之末流,沒料到其成書編排的過程還能拙劣到這個地步,那就是剽竊之...
圖書標籤: 張中行 隨筆 散文 迴憶錄 人物 散文隨筆 文學 中國文學
我覺得張中行書與書之間的差距還蠻大的啊
評分雁過長空不留痕
評分豆瓣書店的收獲,無聊時可以翻一翻
評分: I267/1252.101
評分可喜歡可喜歡瞭,一度看的神往不已自己寫文章也像個老人似的~~~
負暄瑣話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