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Immanuel C.Y.Hsü, 1923-2005),生于上海,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194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4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休教授。学问严谨,著有《中国进入国际社会的外交,1858—1888年》(哈佛,1960)《伊犁危机:中俄外交研究,1871-1881年》(牛津,1965)等,翻译了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哈佛,1959)。1971年,由圣巴巴拉分校几百位教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遴选徐教授任“研究讲座”(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此乃该校最高的学术荣誉。
发表于2025-04-06
中國近代史(上冊)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徐中約是典型的紅色國家的外国侨民,也是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他敵視專政與官僚體制,把共產主義遭到了扭曲的實踐當做國家現代化——向西歐看齊的資本主義化——進程的一部分,同時對在領導了祖國崛起的紅色獨裁者抱有一定讚許的態度。在俄國僑民中,這種態度也見於對蘇聯和斯...
评分没有教科书的教条、没有过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没有大陆版过多的删节,这版中国近代史让人觉得更加真实。作为中国近代史,作者并没有单独去叙述近代中国的衰败与名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而是从对近代有较大影响的清朝一直写到二十世纪末期,这早已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近代史范...
评分 评分徐中約是典型的紅色國家的外国侨民,也是一位真正的歷史學家。他敵視專政與官僚體制,把共產主義遭到了扭曲的實踐當做國家現代化——向西歐看齊的資本主義化——進程的一部分,同時對在領導了祖國崛起的紅色獨裁者抱有一定讚許的態度。在俄國僑民中,這種態度也見於對蘇聯和斯...
评分读史会让你不自觉地设想如果。如果⋯⋯,如果⋯⋯,仿佛得到了一种莫不可言的睿智,一种对转折点的敏感。 小学的时候看过一套全彩的历史故事集(有三册,硬皮的),爱不释手。可能受色调的影响,对春秋战国那段尤其喜爱。我印象中春秋是绿的,明清是青的。上高中以后却...
图书标签: 历史 中国近代史 徐中约 中國近代史 近代史 中国历史 中国 中國歷史
《中国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自1970年面世后五次修订,销售数十万册,为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权威著作及最畅销的学术教科书,是一本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
这部近代史自清朝立国起,下迄21世纪,缕述四百年来中国近代社会之巨变。然作者明确指出,这段艰难的历程并非如大多西方汉学家所言,是一段西方因素不断输入而中国仅仅被动回应的历史。作者拈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
作者徐中约虽身处欧美学界,在书中想表达的却是“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发展进程的看法”,但这种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一种折衷调和的历史观。作者以超越意识形态、阶级、党派、种族和文化的眼光,怀抱对各色历史人物的宽容、同情、善意之心,能够公平公正、客观冷静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且参考了巨量不同语种的档案文献及研究著述,以跨学科的方法写就这部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之挣扎历程的史学巨著。
要读就读完整版,内地世图的阉割版是绝对不要的
评分完整版 080125-080215
评分我几次在历史中读到温情,都是出自海外华人之手,我想,徐先生也正是在历史散落的各种真实里构建着一种秩序。大体而言,这本通史的叙事脉络与大陆官方是比较接近的,但关键在于,少了简单粗暴的结论和意识形态的言辞,多了被隐蔽的史实证据和不偏倚的个人见解(后浪版删节了三分之一!)。第一编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的整体视角展示传统中国的大背景,赞。
评分真庆幸自己,在HK读书。如果在内地……历史的阉割是对文化的背叛。
评分简繁体版我对看的,上册的简体版基本上保持了原貌。1、这套近代史尽可能的客观还原多方面史实,并不是反共作品,当然,在全面叙述史实的时候,就已经与大陆官方的史实多有出入了,尤其是后半部分内容。2、这本书观点并不激进,也没有整体上的史学理论创见,但吸收成果较多,因此有些细节较有启发。
中國近代史(上冊)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