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1—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发表于2025-02-24
西行漫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虽然看的是中文版,但像当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记述和报道一样,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带来一种审视历史的全新角度。印象最深的地方有这么几处: 在去安塞的路上:“……接着我们走到了一个巨石围绕、自然形成的可爱的水潭旁边,在这里我遇见了第一个红军战士。……除了一匹身上披着...
评分(写在前头:朋友说我看这书的角度忒诡异了,我检讨……OTZ……) 斯诺在踏上红色中国后的第一件糗事,就是在战士们练习拼刺刀时,被他们很爷们儿的吼声吓得差点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身后的红军向导只好安慰他说:“没事没事,这是假的……” 其实这书很囧,囧得我一边被雷一...
评分因为《毛泽东传》里的很多材料来源于这本书,所以就找来看了。 突然很喜欢看这些书,并不是我一下子变得有多红多正,而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很难再找到这么朴实的文字,更难再找到文字对象这么朴实、单纯、可爱的人们,以及这样一个有理想、有干劲、“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也...
评分《红星照耀中国》是本一直都知道但最近才拿来读的书,阅读的过程有很多的没想到。 (一)没想到这个一九七九年公开发行的旧版本完整保留原稿内容没有删减和修改(比如原稿中对林彪的赞许,只加了“其人后来叛党”的译注),至少说明当时的文化新闻控制已经不是文革时期的神经...
评分"生命旅程,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 《红星照耀中国》,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埃德加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述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点一滴,描绘了坚忍不拔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战士,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熠熠生辉的革命理解。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
图书标签: 历史 斯诺 红军 中国 毛泽东 传记 政治 新闻学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老毛没参加中共二大的理由笑死人了。
评分在20世纪上半叶,亚洲东部竟上演了这样的一幕歌剧,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古老文明用鲜血和骨肉战胜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个背负着千年的积重难返的国家将封建主义的裹脚布甩进了历史的深渊,一个几乎没有多少产业工人的无产阶级队伍与这个国家最广大的细胞——农民——一起将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赶到了太平洋。三者竟能以一种如此自然而又悲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一阵阵分娩的剧烈痛楚后,终于为华夏乃至人类的历史诞下名为PRC的婴孩。读此书,有随之潸然落泪处,有随之忍俊不禁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评分在20世纪上半叶,亚洲东部竟上演了这样的一幕歌剧,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古老文明用鲜血和骨肉战胜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坚船利炮,一个背负着千年的积重难返的国家将封建主义的裹脚布甩进了历史的深渊,一个几乎没有多少产业工人的无产阶级队伍与这个国家最广大的细胞——农民——一起将官僚买办资本主义赶到了太平洋。三者竟能以一种如此自然而又悲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一阵阵分娩的剧烈痛楚后,终于为华夏乃至人类的历史诞下名为PRC的婴孩。读此书,有随之潸然落泪处,有随之忍俊不禁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评分在政治中产生、与政治相关涉的一切都不可避免是政治的,哪怕某些部分看起来是明显“非政治”的(那些人际间温暖的瞬间)。甚至这些部分的非政治性反而使之得以成为“最政治的”。
评分怀抱理想,终身为多数的人的福祉而战的人,本身就是崇高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之所以在这个星球上发生,不是因为幸福太多,而是因为苦难溢出了最后的堤防。
西行漫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