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济顺教授,1949年生,上海人。1978年-1985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历史学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著有《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国观(1943-1953)》
发表于2024-12-22
远去的都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上海有别于任何一座中国城市。在某种程度上,它是在农业文明的海洋中浮出水面的一个孤岛,带有某种既混血、又格格不入的气息,然而又最能折射出近代中国的那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图景。借用罗兹•墨菲的话说,它是理解“现代中国的钥匙”(尽管后来他改变了这一看法),集中体...
评分谈起老上海的都市风情,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百乐门里的灯红酒绿、大光明电影院里的欧美原版电影、霞飞路上的时尚万千和十里洋场的笙歌燕舞。所有这一切,都鼎盛于上世纪30年代,李欧梵先生的《上海摩登》和叶文心女士的《上海繁华》对此有非常生动而全面的阐述。那么,伴随着194...
评分出处:http://cul.qq.com/a/20151017/031408.htm [摘要]张济顺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和“小市民”三个研究群体出发,认为上海的历史与经验并没有在1949年这一时间点戛然而止。 今年4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教授张济顺新著《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
评分我的“饭碗”是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国际规范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在一开始区分的机构部门中,企业、住户、政府三足鼎立之外,唯独缺少了一个“为住户的非营利机构”部门。解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大政府/小社会”,就是说,在社会管理层面,政府几乎包打一切...
评分这本书跟昨天看的那本乱世风华连着看很有趣 那本应该是超上流社会公子哥的见闻,这本则是中上层社会小开的生活记录 两者的视角有点奇妙的近似和差异。论详实度应该不如乱世风华,但若是从1843年上海开辟第一块租界算起,“十里洋场”在这座逐步发展起来的都市中存在过一百多年...
图书标签: 上海 城市史 上海史 历史 近代史 社会史 张济顺 城市研究
有人说上海史是历史学界的“宠儿”,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确实如此。魏斐德、李欧梵、叶文心等海外著名学者都有关于上海的、堪称经典的研究著述,国内学界,则有熊月之主编的《上海通史》。本书特点表现在作者不是宏观叙事,而是从里弄、影院、报业、大学等社会文化微观层面探讨解放初期上海历史的断裂与延续。1950年代的上海,在经历天翻地覆大转折的时候,其文化、观念、习俗也延续着某些惯性的东西。由此也提示我们,整个社会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
“都市远去,摩登犹在”——老上海是否曾消失得无踪影?上海的地方性是否延续?国家“入场”与都市“在场”怎样互动?……如同问题的发掘难以穷尽,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大有文章可做,且大有引发新问题的余地。本书仅从“劳动人民”“知识人与文化人”以及“小市民”三个研究主体出发,对1950年代的上海社会文化作一次重访,以期将历史巨变中那个远去的都市拉回到历史的真实中来。
这不仅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一部公民被重新驯化回臣民的历史。新问题来了:香港会成为下一个上海吗?
评分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张济顺教授之前来同济CAUP以第一章为主要内容做了个小型讲座,很棒。
评分老上海生活经验和教育世家情怀打底子,历史系专业训练塑规范,海外中国研究指问题意识。原本一座富矿,磨合欠着火候。史料丰富,爬梳细致,类型单一,自序中很多好问题只有靠材料反映,理论提升空间很大。章一最成熟,章二最细致,章三章五角度好留遗憾,章四令人长叹最耐读。
评分知道这本书是因为张济顺教授之前来同济CAUP以第一章为主要内容做了个小型讲座,很棒。
评分这不仅是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一部公民被重新驯化回臣民的历史。新问题来了:香港会成为下一个上海吗?
远去的都市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