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齣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傢、曆史學傢、新詩奠基人之一 、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發表於2025-02-05
甲申三百年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杜牧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 開篇引述崇禎末年的大飢荒“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糙類糠皮,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而蓬草盡,則剝樹皮以為食,即可稍緩其死...
評分朝代更迭,治亂興衰,本是自然規律,但一個政權被推翻,再加上一個悲情皇帝的黯然謝幕,將近三百年曆史的波瀾壯闊的大明王朝逝去,終究讓人唏噓不已。 《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迴顧瞭明朝的興亡得失,李自成打江山麯摺曆經最終功敗垂成的原因。當時毛主席閱後高度重視此文,把...
評分該書得到瞭遠在延安的毛澤東的青睞。毛澤東不但在大會小會上多次提到這篇文章,還指示延安的《解放日報》全文轉載。隨後,又把它作為整風文件印發給解放區的全體乾部學習。這篇文章的存在政治意義大於曆史意義。
評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評《甲申三百年祭》 中國曆代王朝更替,總是有很多的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郭老1944年寫的《甲申三百年祭》迴顧瞭明朝的滅亡和李自成的失敗,也從中再次驗證瞭“民心乃固邦之本”的曆史論斷。對於《甲申三百年祭》,我覺得有三...
評分朝代更迭,治亂興衰,本是自然規律,但一個政權被推翻,再加上一個悲情皇帝的黯然謝幕,將近三百年曆史的波瀾壯闊的大明王朝逝去,終究讓人唏噓不已。 《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迴顧瞭明朝的興亡得失,李自成打江山麯摺曆經最終功敗垂成的原因。當時毛主席閱後高度重視此文,把...
圖書標籤: 郭沫若 曆史 李自成 中國曆史 中國 甲申 政治 中國文學
老郭文筆不錯,以史為鑒也很好,就是特彆提到農民起義對於社會改革的積極意義顯然對於建國後的史學甚至政治形態有巨大影響,以前不知道這樣的觀點怎麼樣來的,現在也明白瞭,有這樣的人物提倡,下麵跟著發揮的就不會少人
評分崇禎,李自成,都值得一祭。
評分圖書館
評分因政治而成就大名的一本小書,但其曆史觀和學術價值,不應該被政治風嚮的變化起伏所淹沒。對作者的作品與生平,越發具有探尋的興趣。
評分私以為政治意義更大
甲申三百年祭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