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奧斯丁,1775年12月16日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傢庭。受到較好的傢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傢愛讀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樣就形成瞭她作品中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斐爾德花園》(1814)《愛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以後齣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産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通過愛情婚姻等方麵的矛盾衝突反映瞭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通過喜劇性的場麵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利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齣現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瞭英國18世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瞭準備,起到瞭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愛瑪(季羨林主編,雙色印刷),ISBN:9787506813440,作者:(英)奧斯丁 著;張經浩 譯
很多人都評論說愛瑪闡述瞭兩個絕對真理: 其一,婚姻應該建立在感情基礎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須門當戶對 這就是奧斯丁的一貫邏輯,我們需要愛,但是我們也要認清現實.。現代的女孩子可能恩需要看看這本一百多年前的書,看看怎麼在一個物質社會去選擇有助於婚姻的愛情,看看怎...
評分 評分愛瑪——真實的我們 其實,在我看來,簡奧斯汀與其他名著作傢很不一樣。她的作品似乎從來都很容易理解。某種程度上,似乎有些崇尚Happy ending這位女士很言情小說風。這當然同其傢庭,環境及曆史背景有著緊密的聯係。但不同的是,簡奧斯汀有著非凡的觀察力,我們從之靈動的各式...
即使是名傢名譯也改變不瞭翻譯作品文字平淡、羅嗦的模樣,勉強堅持著讀完,不禁遺憾自己不能讀原著。距離讀PNP,現在年齡是當時的二倍瞭,盡管據稱這本是奧斯丁最成熟也最能錶現其風格的作品,仍覺得PNP無法超越。
评分閱完最直接的結論便是單身女性一定要有錢,單身女性一定要培養一兩個愛好,單身女性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並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幸福
评分我太喜歡簡·奧斯丁。
评分看得實在煎熬,愛瑪不就是……大小姐病嗎?
评分終究是門當戶對的婚姻,在某些時候,這確實保障瞭兩個靈魂的平等和能溝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