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1897--1986),哲学家、美学家、诗人。原名之槐,字伯华。生于安徽安庆市小南门方宅母亲的家中,祖籍江苏常熟。幼年在南京模范小学读书。1919年在上海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等文坛新秀。1920年赴德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25年回国,任南京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哲学系教授。抗战期间随校迁至重庆,抗战胜利后返回南京继续任教。1952年改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直至逝世。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1925年即开始讲授康德哲学及西方美学,当时有“南宗北邓(邓以蛰)”之称。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宗白华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本书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此次重新出版,又新增宗先生每个时期真实照片和题词,使之更显大方、素洁、高雅。
宗白华先生曾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写下这么一段话,“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可分离。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变化,不可捉摸。能捉摸者,以非是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照像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以...
评分真是年轻时候的疯言疯语啊~ 不删了,留下警醒自己。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了,就此作罢。两星给在老先生对传统文艺观念的谙熟。 他老人家将美学等同于一种由表象的诸如色彩线条块面节奏等内容和玄学的儒释道学说的艺术观念糅合一块的东西,其实鲍姆加登创建的美学学科没这么狭隘...
评分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朱光潜,另一个就是宗白华,两人被中国学术界称为“美学的双峰”,他们是继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之后的第二代美学家代表,推动了上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的发展。两人的学术地位和年龄都比较接近,但是学术观点有所不同,朱光潜...
评分看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以81年版为底的再版。排版实在差,长宽比例严重失衡,天头地脚狭窄不堪,真是对不起“美”,整体逊于初版。 涉及中国艺术的部分,核心为中国人的宇宙观,与李泽厚《美的历程》(交相辉映,当否?),可互补。也是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木心有宇宙...
评分序 李泽厚 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
关于康德的美学理论那篇实在看不下去。关于罗丹那两篇很喜欢。1812看董其昌书法展之前又听了一遍。
评分读到274页,重复太多,没兴趣了,以后再借吧
评分还是漂亮的
评分个人对宗白华的喜爱超过李泽厚
评分走下神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