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到尼采

从黑格尔到尼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尔·洛维特,德国人,生于1897年,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但无论生前或死后长期处于汉语(甚至英美)学界的视野之外。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德] 卡尔·洛维特
出品人:
页数:526
译者:李秋零
出版时间:2006-04
价格:27.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21908
丛书系列:西学源流
图书标签:
  • 哲学 
  • 黑格尔 
  • 尼采 
  • 思想史 
  • 洛维特 
  • 德国 
  • 从黑格尔到尼采 
  • 政治哲学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思想史论著,关注的是思想的历史事情,如此思想的动因却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从黑格尔到尼采》 p38 对于基尔克果来说,。。。整个新近的浪漫学派都是政治家。 p41 东方只知道一个人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一些人是自由的,而日尔曼世界则知道所有人都是自由的。 p42 希腊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反亚洲的力量,作为这种力量它也是欧洲的开端...  

评分

评分

评分

——19世纪精神历史中的和解与分裂 当洛维特用一长串彪炳史册的精神英雄的名号来描述整个19世纪时,他在用一种什么样的观念理解历史、理解那桩迫使他踏上流亡之途的近在眼前的大事件?这是1939年,日本仙台,洛维特为自己的著作《从黑格尔到尼采》写下序言。三年前的罗马,已...  

评分

作为一部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论著,洛维特从19世纪的思想家著作中旁征博引,梳理出了一条路线:黑格尔与尼采是两个端点,19世纪德国精神历史的真正发生就在这两个端点之间运动。从黑格尔开始、到马克思与基尔克果那里殊途同归的流变(两者都瓦解了黑格尔的“和解”大业,马克思...  

用户评价

评分

哲学史或者思想史或者精神史应该怎样写,至少它不应该是一堆人名和史料的堆砌。卡尔·洛维特的《从黑格尔到尼采》以问题的意识贯穿起历史,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思想上,市民阶级-基督教社会是如何崩塌的。从黑格尔的理性神学和歌德的基督教异教(或者基督教泛神论)中理念和现实的统一,但是这一统一很快失衡。经历黑格尔后学(左派右派)的发展,到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基尔克果的私人化基督教。最终只能走向尼采的权力意志孤独地面对整个虚无。这本书可能不具备我们通常理解的哲学史的外形,但却是一本应当有的哲学史。

评分

翻译扣一星,有些地方实在翻得很别扭,试图看了几次都没有看完。。。

评分

为什么付出极大的努力做出的融合,会倾覆的那么快呢?这里面有着黑格尔极深的把握,也带来了极深的恐惧。所以才那么绝对,他的反面同样的绝对。不是绝对的超拔,就是绝对的撕碎。 但这样的历程,同样闪烁着触动和惊讶,不知道这样会唤起怎么样的爱?

评分

此书的序由刘小枫写的,很怀疑刘老师看过此书没有

评分

此书的序由刘小枫写的,很怀疑刘老师看过此书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