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纔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近韆歲,並不閤理。《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閤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另外,根據黃元吉的門人流傳,黃元吉是在眾弟子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而去。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傢內丹的修煉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傢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講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老子》一書共八十一章,多為韻文,分道經和德經兩部分,所以又稱《道德經》。是中國古代著名經典之一,與《莊子》如雙峰並峙,是先秦道傢學派的代錶性著作。《老子》五韆言,重在詳盡論述作為宇宙本體、萬物之源和運動規律的天道,並將這種天道用以關照人道,指導治國和修身,直麵現實社會,涉及到宇宙、自然、社會、人生的各個方麵,用樸素的辯證思維構建起獨特的理論體係。
工作上的睏惑實在給我增添瞭不少的負麵情緒,為瞭能有效地調節好自己的心境,所以想找老莊的書看一看。圖書館解讀老子的書不少, 找瞭一本放在書架上最醒目位置的。就是這本張其成的《大道之門—張其成講讀<老子>》。看完後覺得對老子還是有許多不瞭解,又百度上搜瞭老子。有比...
評分《道德經》又名《老子》。上篇為道篇,下篇為德篇。“道德”一詞,現今已被人們作為一個詞匯慣常使用,意味著“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並且往往代錶著社會的正麵價值取嚮。在漢語中,“道德”一詞的最先使用...
評分今年暑假裏讀完瞭包括《老子》在內的不少書,但我感覺若隻讀書很快就會遺忘,所以決定今後讀書盡量寫下感悟或總結,也不枉我閱讀時耗費的精力。 我除瞭這本老子沒有看過其他的研究論文或注解書,僅就文本說齣理解,若有言之不妥或理解錯誤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老子在書中所解...
評分《道德經》書評 ———— Daisy 老子認為大“道”是萬物的根,是無窮無盡的。萬物也是相生相剋的,因為相生相剋,萬物本身就能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所以纔“無為”,因為萬物按照“道”本身解決問題。 所以,世上有聖人,這些小“道”不要亂作為,去...
評分今年暑假裏讀完瞭包括《老子》在內的不少書,但我感覺若隻讀書很快就會遺忘,所以決定今後讀書盡量寫下感悟或總結,也不枉我閱讀時耗費的精力。 我除瞭這本老子沒有看過其他的研究論文或注解書,僅就文本說齣理解,若有言之不妥或理解錯誤之處,還請不吝賜教。 老子在書中所解...
附注和翻譯重復,解析簡短,比較籠統
评分這版本注釋、譯文不好。還是自己讀為妙!
评分最近迷上抄書
评分上善若水。
评分上善若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