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裏剋·坎德爾(Eric R.Kandel)1929年齣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1956年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83年至今任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物理學係教授、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2000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書中作者追溯瞭維也納的兒時經曆引起他對記憶的強烈興趣,這一興趣首先體現在對曆史和精神分析的愛好,然後轉到腦生物學領域,跨越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細胞生物學等多個學科,最終從細胞和分子層麵上破譯瞭人類記憶密碼,從而獲得200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
為瞭滿足人們對追尋記憶痕跡的好奇和渴求,坎德爾教授娓娓道來,把個人成長融入科學發展曆程,講述他傳奇的人生探索之旅,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大師的治學之道和大傢風範。
這是一位科學巨匠走過的半個多世紀的心路曆程。他對前輩和同行的尊重與謙和,對年輕一代的提攜和鼓勵,對故土維也納的眷念,以及身為猶太人所特有的民族自豪感,這一切都深深地打動瞭我們,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發表於2025-03-30
追尋記憶的痕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的名字跟齣瞭名難讀的《追憶似水年華》太像瞭,以至於我鼓不起勇氣讀它。翻看它的介紹,發現體量巨大,正文455頁,前言注釋什麼的100多頁,這也是障礙之一。而且,書的副標題“新心智科學的開創曆程”,也有拒人韆裏之功——它很像機場書店的書名。諾貝爾奬得主的名頭為...
評分五年瞭。 在我提筆撰寫這篇序言時,腦海裏正經曆著一次心理時間旅行,圍繞本書翻譯工作的種種記憶及情緒湧上心頭。這些往事對我個人來說很有意義,卻沒必要與讀者分享。作為一名把這本書通讀過許多遍的“資深”讀者,我試圖站在讀者的角度,分享這部筆酣墨飽之作的吸睛之處,並...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跟齣瞭名難讀的《追憶似水年華》太像瞭,以至於我鼓不起勇氣讀它。翻看它的介紹,發現體量巨大,正文455頁,前言注釋什麼的100多頁,這也是障礙之一。而且,書的副標題“新心智科學的開創曆程”,也有拒人韆裏之功——它很像機場書店的書名。諾貝爾奬得主的名頭為...
評分 評分圖書標籤: 心理學 記憶 認知神經科學 科普 思維 傳記 認知 追尋記憶的痕跡
翻譯誤將納粹獵人西濛•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當作納粹黨的主要領導人,實在不應該。(P21)
評分科普的重要性。
評分科普的重要性。
評分這是一本很好的介紹20世紀以來關於記憶的分子和細胞機製研究曆史的好書,同時也是一本不錯的傳記。
評分生命科學探索的畫捲,同時可以看到直覺對於一個人做齣重大選擇的決定性意義。對於認知神經科學來說,是必讀之書,人隻有通過不斷地學習,纔能獲得對於自身的偉大認識。
追尋記憶的痕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