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十周年係列叢書,《新周刊》口述史。一個時代·一群人·一本雜誌·一個傳奇。
《新周刊》教會瞭中國期刊做策劃。——張伯海(中國期刊協會會長)
《新周刊》的專題就像是給社會紮針,一紮就一跳!——王誌綱(著名策劃人)
以做書的方式做雜誌,《新周刊》第一。——吳思(《炎黃春鞦》雜誌社執行主編)
《新周刊》是都市中産身上的牛虻。——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傢)
新銳,你們是做到瞭。——劉長樂(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
《新周刊》在記錄這個時代,一段有溫度的曆史。——鬍潤(鬍潤百富榜創辦人)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無論是開公司還是蓋房子,一定要讀《新周刊》。——潘石屹(SOHO中國董事長)
甚至可以說有一種《新周刊》文體瞭。——易中天(大門大學教授,央視《百傢講壇》最受歡迎的主講人之一)
1996——2006,十年,233期雜誌。十年一迴首。要盤點過往的十年,剛開始時,麵對摞成過人頭的雜誌,記憶中那製作二百多期雜誌的一場場鏖戰,那進進齣齣這個大本營的一百多號人……感覺要記錄,書寫下來的東西太多瞭。當最後完成時,總覺得遺落瞭很多生動的細節。好在,十年《新周刊》,操作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都留在瞭在這裏工作過的員工的記憶中,而雜誌則留在瞭讀者的記憶中。
《 口述史》:1996——2006,十年,233期雜誌。十年一迴首。要盤點過往的十年,剛開始時,麵對摞成過人頭的雜誌,記憶中那製作二百多期雜誌的一場場鏖戰,那進進齣齣這個大本營的一百多號人……感覺要記錄,書寫下來的東西太多瞭。當最後完成時,總覺得遺落瞭很多生動的細節。好在,十年《新周刊》,操作的酸甜苦辣點點滴滴都留在瞭在這裏工作過的員工的記憶中,而雜誌則留在瞭讀者的記憶中。
發表於2025-02-07
《新周刊》口述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如果說老潘的soho是一部活生生的創業史,這本叱詫瞭十年的《新周刊》也是,而且相比之下毫不遜色。 從一個人有理念,到尋找有同樣理念的人,再到將這些有同樣理念的人整閤起來營造齣一種狀態,最後憑藉著這些理念和狀態保持著對一本雜誌溫度和智慧。 想造物,先塑人,想塑人...
評分滄海桑田,大腹便便;光陰似箭,不禁十年。許多離開的、未離開的筆者們通過他們在幕後的嬉笑怒罵帶給瞭我們許多精彩的文字和圖片的享受。感謝他們,也感謝自己,筆者與讀者共成長。 凡是讀過一些書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都被灌輸瞭一種能力,這種鬼東西叫做批判;凡是自...
評分但是他們具備“自戀”的資本,因為他們改變瞭中國雜誌的形象。作為這樣一本雜誌,為瞭市場,為瞭眼球,他們進行瞭許多探索,也進行瞭很多概念化的、現在看來不夠紮實的處理。但我覺得這是必然要經曆的階段,是必須要經曆的過程,就像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為瞭自己幻想中的愛情...
評分滄海桑田,大腹便便;光陰似箭,不禁十年。許多離開的、未離開的筆者們通過他們在幕後的嬉笑怒罵帶給瞭我們許多精彩的文字和圖片的享受。感謝他們,也感謝自己,筆者與讀者共成長。 凡是讀過一些書或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們都被灌輸瞭一種能力,這種鬼東西叫做批判;凡是自...
評分如果說老潘的soho是一部活生生的創業史,這本叱詫瞭十年的《新周刊》也是,而且相比之下毫不遜色。 從一個人有理念,到尋找有同樣理念的人,再到將這些有同樣理念的人整閤起來營造齣一種狀態,最後憑藉著這些理念和狀態保持著對一本雜誌溫度和智慧。 想造物,先塑人,想塑人...
圖書標籤: 新周刊 傳媒 雜談 媒體閤集 夢想或者激情 信念 我是傳媒人 策劃
最好看的是編輯記者手記,他們既測量一個時代的體溫,也製造一個時代的幻覺。
評分能融入那個團隊的感覺肯定很好。
評分沒什麼齣彩的地方。
評分新銳新銳新銳
評分能融入那個團隊的感覺肯定很好。
《新周刊》口述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