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內·瑪利亞·裏爾剋,20世紀最重要的德語詩人之一,《馬爾特手記》是他惟一一部長篇筆記體小說。讀者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裏爾剋是聽覺藝術、視覺藝術、感覺藝術的天纔,他能從寂靜的物體上感受到喧囂的人氣,他能從人物的動態中捕捉到莊嚴與痛苦,他的語言能照進靈魂的最深處。他想錶達什麼?恐懼、痛苦、絕望,以及上帝與愛。
《馬爾特手記》是裏爾剋創作生涯中所達到的第一個高峰。小說敘述一個齣生沒落貴族、性情孤僻敏感的丹麥青年詩人的迴憶與自白,某種程度上即是作者自身的寫照。小說由七十一個沒有連續情節、不講時間順序的筆記體斷片構成,這些斷片因為共同的主題——孤獨、恐懼、疾病、死亡、愛、上帝、創造等,集中錶達瞭裏爾剋終生關注的各種精神問題,在精神暗流上構成瞭一個特殊的有機整體,被譽為現代存在主義最重要的先驅作品之一。 本書是譯者花費多年心血精心翻譯而成,也是中國大陸首次齣版的《馬爾特手記》單行全譯本。另外,本書還附有著名詩人卞之琳先生的精彩譯文 ——《旗手剋裏斯多夫·裏爾剋的愛和死之歌》,以饗讀者。
勒內·瑪麗亞·裏爾剋(RaillerMariaRilke,1875-1926) 二十世紀最有影響的德語詩人,1875年12月4日生於當時隸屬奧匈帝國的古城布拉格,1926年12月29日死於瑞士的瓦爾濛。在漂泊漫遊的一生中,裏爾剋與蔔個世紀初的歐洲眾多作傢、詩人、藝術傢以及熱愛藝術的貴族女性交往密切,其中對他産生深遠影響的有雕塑傢羅丹、女作傢莎樂美等。裏爾剋牛生留下的文字作品可謂浩渺無邊,題材涉及詩歌、小說、藝術隨筆、書信、日記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有:詩歌:《圖象集》、《祈禱書》、《旗手剋裏斯多夫·裏爾剋的愛和死之歌》、《新詩集》、《新詩續集》、《杜伊諾哀歌》、《斂奧爾菲斯的十四行詩》等;小說:《布拉格兩故事》、《親愛的上帝及其他》、《馬爾特手記》等。
斷斷續續的看完瞭這本書。 看的時候,其實關注的根本不是情節,而是,裏爾剋又有瞭哪些斷片的思考。總覺得,要他勾畫故事情節,有些勉為其難,真正的,他隻是想藉故事的外殼,說想說的感覺,哪怕隻是隻言片語。但往往有瞭情節,這些感覺的碎片就有瞭依托。所以還是喜歡散文,還...
評分遊吟詩人是歐洲一個古老的職業,其浪漫神秘的形象頻繁地見諸歐洲的文藝作品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威爾第的歌劇《遊吟詩人》。曾幾何時,這一特殊的人群遊走於列國之間,演唱自己創作的詩歌和歌麯,錶演民間史詩,在他們贊美著愛情,諷諭世象百態,讓人們亦悲亦喜的同時,其實也是...
評分 評分 評分裏爾剋的《馬爾特手記》是一部詩人的心靈詠唱——交織於對周遭生活的觀察、對童年片段式的迴憶、和對曆史人物故事的采擷——從人的內部描畫一個齣走的浪子探索靈魂的去嚮。 浪子的故事最早齣現於《新約•路加福音》第15章第11-32節:一個人得到父親的財産之後,就去瞭遠方,...
牛
评分無可救藥的孤獨者 還有詩人的敏銳 | 老實說 初讀的時候有些迷迷糊糊的 可是做筆記的時候纔突然發現 簡直太齣色瞭! 打開書從任何一個片斷讀起都會有所體會 。 原先沒找到正確的讀法 | 蕭開愚的譯序的確不知道在說些什麼。。。
评分裏爾剋,第一遍讀的很快,像讀追憶似水年華的時候,大片大片的詞語在腦子裏聚集然後散去,會覺得什麼也沒有抓住,稍有不集中就無法領略,卻不願往復重讀。讀到第二遍時纔覺得自己安靜下來,死亡和恐懼在裏爾剋特有的語言裏層層疊加在一起,層層暈染下來。還是想說,僅從中譯本看,他的語言是不適閤承載小說的,自身的孤獨深淵無法成為撐起小說的骨架,因為小說裏,語言的美是次要的,笑,諸多挑剔,可這還是我親愛的裏爾剋。我們每一個人的死都一直裹藏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裏,就像是一粒水果包裹著它的果核一樣。
评分孤獨者和藝術傢的人生雙麯綫;自己,鄰居,艾裏剋和阿貝倫娜,童年的無限延展;愛者Sappho和不要被愛的浪子(這世上需要有人懂愛,有人懂如何從容地被愛)/ 可惜曹先生也是自英文譯來,重譯的隔閡與文本的隱晦疊加,不知到我這愚鈍的讀者腦中已偏失多少瞭。
评分迴國去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