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19O5~)的国籍问题,至今众说纷坛,这与他一生游踪不定有关。他生于保加利亚北部鲁斯丘克(今鲁塞),祖父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犹太人,父母以经商为业。8岁丧父,随母迁至维也纳,先后在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地求学,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由于从小就酷爱艺术,对犹太教、商业活动深感厌恶,卡内蒂潜心研究文学、历史,并开始写作。 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占奥地利,卡内蒂流亡法国,辗转至英国,定居伦敦并加入英国国籍,但他一直用德语写作。我国翻译界倾向于把他归属于奥地利或英国德语作家。
卡内蒂自幼受母亲影响颇深。德国文学,尤其是歌德对他一生的创作影响很大,乃至被称为“一个生活在2O世纪里的18世纪的作家”。此外,卡夫卡也给他很大影响,他们是至交。卡内蒂早年攻读过自然科学,这又使他喜好以冷峻的态度表现精神与现实的冲突,特别喜好剖析那些无足轻重的“边缘人物”,如异乡客、怪人以及精神反常的各种小人物。他善于从文化史角度洞察社会与人生,从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人物和事件中去探索全面的解释,表现了一个严肃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所独有的个性、智慧和才能。
迄今为止,卡内蒂发表了20部著作,散文最多,戏剧次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政论《群众与权力》(196O)。这是一部赞扬者多,阅读者少的辉煌理论著作。瑞典学院称它为一本“权威性的著作”,此书使作家得到普遍的尊敬。戏剧《虚荣的喜剧》(195O)和《婚礼》(1964)在地方舞台上赢得了大胆观众的喝彩,也招来一些人的起哄。杂记《人的省分》(1973)反映了作者的心灵历程,书中耐人寻味的警句比比皆是,处处闪烁着一位天才的智慧的光芒。自传三部曲《获救之舌》(1977)、《耳中火炬》(198O)、《眼睛游戏》(1986)在西方博得一片喝彩声。长篇小说《迷惆》是他唯一的一部小说,西方评论界一再把它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相比,并曾多次获奖。
1981年,在他获得卡夫卡奖金的同时,以“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发表于2025-04-03
获救之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常言用在卡内蒂身上好像很合适。他靠68岁之后出版的三部曲回忆录奠定一世名声,应该算是很耐得住寂寞的作家了。过去读《获救之舌》没大感觉,等了四年等来了《耳中火炬》和《眼睛游戏》的中译本,终于瞧出了一点名堂:此人的本事在于识人,不声不响...
评分 评分首先这是回忆录,不是小说,更像散文。 其次这书关于东欧文化?别逗我了,您有没有看书啊。 从第一章鲁斯丘克是保加利亚。后面几章分别是英国,维也纳,苏黎世。还有东欧出现吗。 唉,很少写非自己可见的书评。只是因为我是卡内蒂的脑残粉。对,我就是卡内蒂的...
评分尽管贵为诺奖得主,但“埃利亚斯•卡内蒂”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仍然很陌生。 印象里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还是在一件有关斯蒂芬•茨威格的轶事里。当时已经极富声望的茨威格遇见了初出茅庐的卡内蒂,在阅读过后者的书稿后,他希望后者可以去谋求一份来自于乔伊斯...
评分图书标签: 卡内蒂 自传 传记 诺贝尔文学奖 回忆录 文学 英国 外国文学
这是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卡内蒂享誉世界的三部曲回忆录的第一部,记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
惊人的细致而充满智性的认识能力!
评分作为激情的思想。。。
评分春节时读这书真好,走亲访友时随身带着,反正是一个个的小故事也不会因为看的时间很散而影响效果。很有趣的书,以至于每天晚上我躺在被窝里读它的时候都会很清醒。作者是个尖刻又有洞察力的老头。絮絮叨叨的童年往事,真让人佩服他的“好记忆”。他学德语的那段有震慑到我,原来语言是这样学的,我这个没头没脑的家伙还在堕落之中。我对这书的记忆居然很持久。
评分有时候觉得身在欧洲的优势真的难以言喻,即使单单从语言上来说,他幼时生活在土耳其语城市,家庭讲西班牙语,父母之间讲德语,后来去英国,学校里学习法语和拉丁语——于是就这样令人羡慕。我真是羡慕死了。他叙述的很平静却在细微之处充满张力,或许还是应了“作家无法自白自己的真相”这句话,他写的最好的最动人心魄的,是她的父亲和母亲,尤其是在父亲去世后的母亲。丧失了爱的语言,急切的,偶尔歇斯底里的,聪慧的母亲。最感动我的就是省钱为母亲买书做礼物的那段以及母亲安静上床看书的幸福。那是个步履匆匆也能放慢脚步的年代。
评分惊人的细致而充满智性的认识能力!
获救之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